中国急需提高“众创空间”的服务能力及竞争力
2016/04/18
![]() |
金坚敏 |
为解决大企业、大学、研究机构与初创企业之间合作不强问题,中国政府又开始鼓励龙头骨干企业围绕主营业务方向建设“众创空间”;鼓励科研院所、高校围绕优势专业领域建设“众创空间”。 “众创空间”有遍地开花的趋势。已有国外媒体刊登“孵化器太多创业公司不够用了”的观点文章(参照2016年 03月 24日《华尔街日报》)。现实中也常听到各类“众创空间”苦于如何从创业创新服务中实行盈利的困扰。
|
从目前中国的市场主体(个人/初创企业)的数量(接近8,000万家)及新登记数量来看多大大超过主要经济体。目前中国的开业率(新登记企业数/上年底企业总数)达24%左右,而近几年美国约为10%、日本约为5%。而且,中国初创企业的存活率低(据报道大学生创业企业五年后的存活率仅为30%,低于全社会企业的约50%)因此,可以说中国存在巨大的专业性初创企业孵化需求。尽管社会也没有必要过度追求初创企业存活率,但从创新资源的有效利用来衡量提高创业创新效率需要重视。
![]() |
“众创空间”等孵化服务平台与创业团队是一个相互选择的市场化博弈过程。孵化服务平台希望优秀创业团队入住,而创业团队有希望入住一个孵化效率高、竞争力强的服务平台。因此,创业团队需提高自身创业创新能力的同时,提高“众创空间”的服务能力及竞争力是提高中国创业创新效率的急需课题。
世界各国的孵化服务平台提供的孵化服务除了提供办公空间、高速通讯等环境外,还提供行政服务、创业指导、资金筹措、市场开拓等服务,有时候还会投资入股。从美国、日本在孵化服务的经验来看,职业化的创业导师(伴随激励机制)制度与引入种子基金、天使基金、风险投资基金(VC)尤为重要。因为伴随激励机制的导师及各种基金与创业团队形成一种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机制,从而帮助创业团队尽快提高商业化能力。
本文仅代表笔者个人观点
金坚敏 简历
日本富士通总研主席研究员,博士(国际经济法)。1978年就读于中国浙江大学。85年至91年在中国国家科委国际合作局工作。92年就读日本横滨国立大学国际开发研究科,97年取得博士学位。98年进入富士通总研经济研究所工作至今。有“自由贸易与环境保护”、“日中关系转机”、“华人经济学者看中国的经济实力”、“中国的主要产业和强势企业”、“印度和中国比较”、“韩国企业的竞争力”、“中国网络企业的创新”等出版物/论文。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