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泡沫接力”
2015/07/20
![]() |
巨额的公共投资招致了房地产泡沫,而政府则依靠出售上涨的土地满足了资金需求。但在数年后,在控制住过度的地价上涨之后,仅仅留下了效率低下的公共投资和大量累积的债务。
据中国政府发布的统计显示,截至2013年包括中央和地方在内的政府债务总额达到30万亿元以上,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50%。其中,地方政府债务占6成,2015年以后每年将有2万亿元左右需要偿还。如果地方政府在资产负债表调整方面遇到挫折,就难以筹集投资资金,以实现政府提出的7%增速。
2013年底,掌握情况的中国政府为了解决债务问题,一个新的“泡沫”进入了视野。在刺破房地产泡沫的同时,加强了一直成为个人资金流入对象的理财产品的销售限制,促使个人投资者的目光投向股票。
同时提出的关键词是“混合所有制”。通过将民间资本引入国有企业、地方政府旗下企业来提高生产效率,同时筹集资金。此外,还可以压缩政府的债务,可谓一石二鸟的举措。
实际上,7月4日决定推迟IPO的“江苏井神盐化”就属于江苏省直辖企业的旗下企业。而“深圳市银宝山新科技”的最大股东则是总部位于天津市的国有企业。
由于股价下跌导致IPO推迟,替代土地的“万宝槌”将难以发挥作用。从房地产到理财产品、再到股票的“泡沫”接力的成败不仅影响地方政府的资金筹集,甚至将左右中国经济走势。
![]() |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