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些在中国从事基础科学研究的日本人
(2023/07/06)
-
“希望作为一名研究人员尽快独当一面”,曾任日本东北大学任助教的龟冈启现在是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的研究团队组长。在中国的大学和研究机构获得职位的日本研究人员正在增加……(明日刊登姊妹篇《那些在日本从事AI开发工作的中国人》)
-
AI设计的新药在中国和美国启动人体临床试验
(2023/06/28)
-
初创企业Insilico Medicine利用AI开发了肺疑难症候选治疗药,复星国际是该公司出资方之一……
-
东芝开发出1.7秒测量二氧化碳浓度的技术
(2023/06/26)
-
以往的气体检测设备体积大,测量时间长。东芝开发的设备体积缩小到了二百分之一……
-
沈建仁——光合作用研究的领跑者
(2023/06/26)
-
滝顺一:“被竞争对手赶超时,好几次都想放弃。但是,必须有人来揭开光合作用的秘密”,光合作用还被称作“梦想中的技术”,日本冈山大学教授沈建仁是这一研究领域领跑世界的人物之一。他从事的虽然是基础性研究,但有望为工业上实现“人工光合作用”奠定基础……
-
日本创新性癌症治疗设施增多,海外咨询增加
(2023/06/15)
-
可接受重粒子线治疗的设施、硼中子俘获疗法(BNCT)的设备引进正在日本国内扩大。外国患者不能使用日本的医疗保险,因此治疗费用超过40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20.4万元)……
-
日本革新性癌治疗专利竞争力位居第一
(2023/06/15)
-
日本在排名上2021年反超长期保持优势的美国。日本企业以占据优势的技术实力为武器,加紧向海外出口治疗设备。在分数和申请数方面排在第3位的中国正在迅速增加重要专利……
-
日本有望利用iPS细胞治疗软骨缺损
(2023/06/12)
-
日本京都大学及佐贺大学的研究团队宣布,利用iPS细胞成功制造出了软骨组织。连接软骨的细胞块时几天就会融合,因此将来可能有利于治疗缺损严重的软骨。研究团队将制造出的软骨组织移植到小鼠身上,观察了8周……
-
日本将第三次挑战登月,探测器SLIM首度亮相
(2023/06/05)
-
日本的月球探测器“SLIM”预定在8月以后利用日本国产大型火箭“H2A”发射,在发射升空的几个月后将尝试登月。传统探测器采用的是在地上决定轨道后实施诱导的方式,会以公里为单位产生误差。而日本在误差控制在100米以内的“精确定位着陆”上占有优势……
-
日本癌症新放射疗法将进入中国
(2023/05/31)
-
日本Stella Pharm与住友重机械工业合作,向海外出口治疗癌症的“BNCT(硼中子俘获疗法)”。该疗法已在日本获批用于头颈部癌症,在中国,力争2025年6月开始在设立医疗特区的海南实施治疗……
-
蓄电池国际专利申请量:日本最多,中国第3
(2023/05/30)
-
据日本专利厅统计,2020年向各国和地区申请的蓄电池专利数量超过8000项,是2010年的1.7倍。按国家和地区来看2010~2020年期间的总申请量,日本最多,为2万6000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