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股一度恢复至疫情前水平,股价分化明显
2020/08/26
8月25日,日经平均指数一度超过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扩大导致2月出现暴跌之前的水平。日本新增感染者的增加被认为已过顶峰,对经济重启的期待加强。各国中央银行的货币宽松政策仍在持续,投资资金正在流入股票市场。着眼于新冠疫情后的股票筛选在半年里被推进,市值增减的股票明显发生变化。
![]() |
一度超过暴跌前水平的日经平均指数(25日,东京都中央区) |
在25日的东京股票市场,日经平均指数实现三连阳。延续前一日美国股票市场上涨的走势,一度上涨逾400点,涨至2万3431点,高于暴跌前的2月21日收盘的2万3386点。当日收盘价为2万3296点。
除了有关新冠病毒的新治疗方法和疫苗开发取得进展的期待之外,日本国内新增感染人数和重症者的增加速度开始放缓。投资者更容易产生对经济正常化的预期。日本国内证券的交易员表示“以海外投资者为中心,买回此前遭抛售的日本周期性股票的趋势扩大”。
日本股票整体已基本恢复至新冠疫情前的水平,但观察个别股票,则出现分化。业绩因省力化投资而增长的日本自动化设备企业基恩士(KEYENCE)的总市值增加1.3万亿日元,在东证主板(1部)跃居仅次于丰田和软银集团的第3位。宅家需求增加的任天堂和推进疫苗开发的中外制药的总市值也增加了1万亿~2万亿日元。
![]() |
另一方面,银行和铁路企业的总市值减少。由于利率下降和经济恶化影响,三菱UFJ金融集团的总市值减少1.7万亿日元,跌出前10。旅客需求锐减的JR东海和JR东日本的总市值也减少8000亿日元以上。新车销售下滑的汽车股票也被抛售,丰田仍维持首位,但总市值在半年里减少逾2万亿日元。
在市场上,寻找在新冠疫情下也能增长的“与新冠共存股票”的趋势加强。
日本野村资产管理的福田泰之表示,“‘数据经济’的重要性提升,寻找能利用数据实现增长的企业的趋势迅速提前”,因此涉足医疗信息的M3的总市值增至2.1倍。将IT和医疗结合起来的远程医疗日趋受到期待。随着居家办公等“新生活方式”普及,涉足云服务的甲骨文日本增加3成,而涉足电商的MonotaRO增加6成。
![]() |
成为股价上涨原动力的是各国政府和中央银行注入的大量“充裕资金”。投资者在超低利率环境下难以将资金投向债券,因全球货币宽松而充裕的资金流向了IT相关等有望实现可持续增长的企业的股票。在经济复苏推迟的背景下,出现认为货币宽松将长期持续的预期。
从世界股票市场来看,美国股市、中国大陆股市和台湾股市等已抢先一步恢复至新冠病毒疫情前的水平。美国的标普500指数连日创出历史最高点。日本和欧洲由于企业业绩恶化隐忧成为包袱,走势相对较弱。
目前即使是日本股票,高科技股和周期性股票之间也开始出现轮动选股的迹象。8月25日,航空股和银行股等因新冠疫情而遭抛售的股票也迎来资金流入。针对高科技股,市场上有观点认为“如果考虑3年后的收益,估值也具有合理性”(Commons Asset Management社长伊井哲朗)。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