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中印企业的投资大幅减少
2014/05/29
对东南亚新兴企业充满期待
投资新兴经济体的私募股权(PE)基金的业界团体EMPEA统计显示,2010年时仅为11亿美元的面向东南亚的投资,已连续3年出现增加。虽然受美国缩小量化宽松影响,投资资金撤出新兴经济体的动向出现扩大,但是面向增长潜力巨大的未上市企业的投资依然表现活跃。
![]() |
美国投资基金KKR于5月27日与新加坡的包装材料巨头GOODPACK就以约14亿新加坡元收购后者达成共识。对于KKR来说这是其在东南亚实施的最大一起投资案件。KKR还于13年10月向马来西亚的运输企业Weststar Aviation投资。
华平投资集团(Warburg Pincus)将向越南的零售巨头Vincom零售投资2亿美元。据说目前有多件投资规模在10亿美元以上的案件正在谈判中。
EMPEA的分析师马里亚姆·哈库(音译)指出,私募股权基金向东南亚转移是为了在未开拓市场上寻找投资机会。2013年面向中国的投资额为70亿美元,比12年减少了6%。仅为11年峰值时的约40%。印度也是一样,面向印度的投资额几乎减少至峰值时的一半。
政局动荡成为风险
大部分东南亚国家一方面增长潜力巨大,另一方面国内的储蓄和金融市场缺乏厚度,因此面临着资金需求高的新兴企业无法筹措到充足资金的问题。私募股权基金从投资到回收资金的目标期限较长,一般为2~5年,易于成为企业稳定的资金筹措对象。
另一方面,对于出资方来说,投资在经营环境激烈变化的国家快速扩大业务基础的企业存在高风险。面向发生军事政变、政局持续动荡的泰国的投资表现低迷。菲律宾和越南与加速进军南海的中国的紧张氛围出现升温。要想进一步吸引投资,除了完善金融系统、提高企业信息公开透明度之外,稳定政局、减轻地缘政治学风险也成为亟待解决的课题。
(山下晃 纽约报道)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