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曼破产过去15年,危机仍在身边

2023/09/19


      2008年9月15日,美国大型金融企业雷曼兄弟公司(Lehman Brothers)破产,引发全球金融危机,这一事件至今已过去15年。吸取教训而变得坚固的金融体系又开始显露出破绽。雷曼危机后增大的宽松货币洪流会再次引发危机吗?

 

      “应该可以提高金融稳定性”,8月下旬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主席马丁·格伦伯格(Martin Gruenberg)强调了新的银行监管强化方案的意义。FDIC和美联储(FRB)等金融部门要求一定规模的地方银行扩充资金筹措渠道,包括发行偿还期限较长的债券等。目的在于强化财务基础,防备发生损失。这是继7月公布提高自有资本要求的方案后采取的又一举措。

 

   加强银行监管

 

      美国在雷曼危机后实施了大幅提高大银行自有资本和流动性的严格监管措施。金融体系挺过了2020年春季爆发的新冠疫情危机和今年春季的美国地方银行破产等难关,看上去似乎比15年前更加稳固坚韧。美国经济也保持坚挺。据美国亚特兰大联邦储备银行预测,2023年7~9月的实际经济增长率(经季节调整的年率)达到4.9%。坚挺的个人消费支撑了对美国经济的乐观情绪。

 

 

      既然如此,相关部门为何仍无法对金融体系放松警惕?

 

      原因之一是债务额庞大和利率上升。国际金融协会的数据显示,2023年1~3月全球债务余额大约为305万亿美元,比雷曼危机前增加7成。其中,企业债务大幅增加9成。低利率环境长期持续导致盈利能力明显降低的“僵尸企业”大量出现,巨额资金也流入写字楼等商业用房地产市场。利率上升导致其利息负担加重,债务违约现象接连不断。

 

      雷曼危机时,信用水平较低的个人住房贷款及其证券化商品的损失增加,导致金融机构受到更大伤害。目前因居家办公动向扩大,使用率降低的写字楼等商业房地产用贷款存在风险。据美国MSCI(明晟)推算,拖欠贷款等潜在性“不良债权后备军”高达1623亿美元,是实际不良债权的两倍以上。

  

 

      另一个理由是限制和监督体制比银行宽松的“影子银行”的迅速扩大。据金融稳定理事会(FSB)介绍,世界上的基金、养老金基金及保险公司等非银行的金融资产2021年为239万亿美元,增至2007年的2.4倍,远远超过银行。而此前跟银行的资产规模相当。

 

      美国高盛集团首席执行官David Solomon在9月12日的活动中表示:“更多活动涌向了没有规制的影子系统”。随着限制强化,大银行面向中小企业的融资变得慎重,而基金企业正在增加对信用力低的企业的融资。与发生雷曼破产的15年前相比,风险越来越难以被发现。

 

      万一面临跟雷曼危机相当的危机,现在的政府和中央银行有没有应对能力?

 


     

      世界主要央行正在持续收紧金融以应对通货膨胀。8月美国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同比上涨3.7%,超过市场预期(3.6%)。只要通货膨胀控制不住,通过货币宽松来支撑经济也变得困难。

 

      雷曼危机时,各国政府纷纷果断出动财政。政府替民间承担风险,结果政府债务扩大。新冠危机时,政府也进一步实施积极财政,政府债务继续扩大。美国拜登政府推出了扶持半导体等伴随财政扩大的产业政策,再加上国债评级下调,难以进一步扩大财政。

 

   无法依赖中国

 

      要想依赖当时的“救世主”中国,目前有些不现实。当年在美欧为需求蒸发而苦恼的背景下,中国凭借4万亿元的巨额财政出动,拯救了世界经济。但中国目前也缺乏扩大财政的余力。

 

2008年9月当时纽约的雷曼兄弟总部(Reuters)

 

      由于房地产低迷,依赖伴随房地产开发税收的地方政府陷入财政困难,没有出台之前那样的以地方基础设施投资为主体的大规模经济刺激政策。前摩根士丹利亚洲会长史蒂夫·洛奇(Steve Roach)指出:“现在无法依赖中国”。

 

      15年前受到危机打击的美国华尔街9月14日随着软银集团旗下英国半导体设计企业ARM的上市而情绪激昂。日经平均股价9月15日时隔33年再创新高。虽然部分金融系统、至今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中国存在“脆弱性”,但资金一直在贪婪地追求收益。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齐藤雄太 纽约、川手伊织 北京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