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衣库”在中国遇逆风
2023/06/16
作为经营“优衣库”等服装品牌的日本迅销在海外市场的主要盈利地区的中国业务目前增长乏力。除了新冠疫情外,背后似乎还存在未能充分应对波及当地年轻人的消费流行趋势这一情况。迅销要实现此前提出的“10年后合并营业收入达到3倍以上的10万亿日元”的构想,中国业务的进一步扩大不可或缺。迅销能否俘获中国Z世代的心?
![]() |
“这决不意味着我们对大中华区(中国业务)失去了信心”,在4月的财报发布会上,分析师指出中国业务的前景堪忧,对此迅销的首席财务官(CFO)冈崎健这样反驳道。
中国业务(包括台湾和香港)2022年12月~2023年2月的平均每家店铺营业额比新冠疫情前的2018年12月~2019年2月下滑12%,降至1.69亿日元。日本国内业务增长6%,达到3.15亿日元,超过新冠疫情前,而中国业务仍未恢复。
主要原因不仅仅在于疫情。高盛证券的分析师河野祥指出:“2021年,(在中国)‘国潮’趋势加强。(迅销)营收规模变大,有可能会更明显受到消费趋势变化等宏观因素的影响”。
![]() |
“国潮”是将“国风”(中国风)和“潮流”结合起来的说法。除了在唐宋等时代的“汉服”中引入现代设计的服装大受欢迎之外,还扩大至化妆品、音乐和电视剧等领域。据称约为2.6亿人、占中国总人口19%的10~20多岁的“Z世代”引领着热潮。
据称,中国的Z世代更倾向于重新评估和购买质量与设计均得到提高的中国产品,比起中老年一代,对海外品牌的信仰被认为没有那么强烈。迅销表示“中国大陆1月以来的营业收入有所回升”,但此前一直属于优势的“高品质日本品牌”的号召力可能相比以前有所下降。
中国业务是迅销的根基。2022财年(截至2022年8月)的营业收入同比增加1%,增至5385亿日元,营业利润减少17%,降至834亿日元,分别占合并整体的23%和28%。截至2月底,店铺数量达到1028家,超过日本国内(807家),占整体的29%。如果无法重回增长轨道,有可能给长期战略投下阴影。
“在过去20年的增长过程中,营业收入几乎以10年里增长3倍的速度增长。力争2024财年增至3万亿日元,下个10年增长3倍以上,达到10万亿日元”,迅销会长兼社长柳井正在4月的财报说明会上,提出了集团整体的构想。首先,希望到5年后使中国业务、东南亚业务(包括印度、澳大利亚、韩国)、北美和欧洲业务分别将营业收入增加到超过日本国内优衣库业务的规模。
![]() |
掌握关键的就是中国业务。英国调查公司欧睿国际的统计显示,2022年中国服装市场规模为41万亿日元,迅销的市场份额为1.3%。假设迅销能够普遍地扩大世界各地区的营业收入、实现10万亿日元的营业收入,那么中国业务的份额就必须提高至5%左右。在当地厂商趁着国潮崛起的背景下,这一门槛并不低。在当地,体育用品厂商李宁等正在迅速增长。
迅销面临着障碍。那就是运营“ZARA”的西班牙最大服装企业Inditex。该公司在属于时尚中心的北美和欧洲具有优势,在相关地区的82万亿日元的服装市场中掌握3.6%的份额。相当于迅销的近10倍。
除了因几乎不打折而能确保高利润率之外,Inditex还利用产生的现金流展开积极投资。该公司的销售净利润率达到11.3%,比迅销高出3.6个百分点。2012年度以后的投资现金流(现金收支)合计额也达到2万1150亿日元,明显高于迅销(8588亿日元)。
![]() |
从总市值来看,Inditex约为12万亿日元,迅销为10万亿日元。迅销曾一度超过Inditex,但未能长期稳定超越。迅销要实现增长3倍的目标,需要向Inditex靠拢,有可能的话,需要确保可以超过Inditex。国潮涌动的中国业务的提振将成为迅销的试金石。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平冈大辉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