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造船业订单激增但缺人,或利好中国

2022/05/06


      韩国的造船行业正在为劳动力短缺而伤脑筋。由于乌克兰危机的余波等,韩国造船业的液化天然气(LNG)运输船订单激增,另一方面,在萧条期将人员减半的做法出现恶果,负责建造的技术人员短缺。为了让外籍劳动力加以弥补,韩国政府将通过放宽工作签证条件等措施加快提供支援,但如果建造持续停滞,有可能让作为竞争对手的中国企业获得进一步的发展机会。

  

  

      “尽管造船业的订单量增加,但人才外流和招不到人的问题严重”,韩国法务部4月19日宣布,修订向具备特定技能的人才发放的“特定活动签证”的指导方针,即日起施行。放宽造船必需的焊工和涂装工的人数限制,将上限提高至此前约5倍的4400人。

 

      在韩国的造船业,来自越南、泰国和菲律宾等东南亚的工人很多。韩国政府将在疫情限制被放宽的时机敞开门户,以确保劳动力。

 

  

      政府以特定行业为对象,放宽数千人规模的签证条件实属罕见。韩国拥有世界第二大造船企业现代重工业集团、第三大的三星重工业和第四大的大宇造船海洋这3家世界巨头。采取此次措施,是因为造船行业强烈要求。造船大型企业某高管表示,“无法以现在的人员体制应对订单增加。希望签证放宽措施有助于缓解劳动力短缺”。


 

      在目前劳动力短缺表面化的背后,是2021年以来的订单量迅速增加。英国调查公司克拉克森研究(Clarksons Research)的统计显示,2021年全球船舶订购量增至2020年的2倍。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的统计显示,国内企业当年的船舶订单额达到439亿美元,创出8年来最高水平。相比2020年增至2.3倍,相比疫情前的2019年也增长93%。

 

      进入2022年后仍维持强劲势头。尤其是韩国企业掌握约9成份额的LNG运输船,仅1~3月就获得37艘的订单,相当于2021年订单的一半。据称各家造船厂船坞已经排到2024年建造的船只。

 

      股价也呈现上涨态势。现代重工业股价比2021年底上涨51%,三星重工和大宇造船也在俄罗斯进攻乌克兰后股市整体下跌的背景下逆势走高,市场充满期待。

 

      LNG船的订单增加,很大程度上是乌克兰危机带来的。欧洲天然气的4成依赖俄罗斯。在2021年下半年乌克兰局势紧张之际,欧洲各国开始寻求减少来自俄罗斯经由管线的进口,而是从中东和东南亚通过海上进口。押注这种趋势的海运公司增加了LNG运输船的订单。

 

      但人才确保没跟上订单增长的速度。从造船的工序来看,船内设备安装等难以实现自动化的工序也很多,必须要确保一定数量的劳动力。

 

      各大型企业在造船萧条期的2010年代中期进行了大规模裁员。业界团体的统计显示,2014年达到约20万人的劳动力到2021年减为约9万人,7年时间减少了54%。

 

      此外,在韩国,以半导体、互联网和游戏等高收益的高科技产业为中心,工资正在提高,造船相对来说被视为不受欢迎的行业。此外,造船厂也集中于远离首都首尔的东南部,难以吸引韩国年轻人。

 

      各家船企受萧条期的亏损订单和交货期延迟等影响,受到低收益困扰。再加上钢板等原材料价格的上涨,2021年三大造船巨头联袂出现营业亏损。由于业绩低迷,船企的投资能力受限,生产设备也不断老化。订单增加要体现到业绩上,预计需要较长时间。

 

      目前,韩国造船行业因订单增加而沸腾,此前一直承受着中国企业的攻势。在中日韩分享大部分全球份额的造船业,韩国在2000年代超过日本,跃居首位。但进入2010年代后,中国企业抓住了旺盛的国内需求,还在国外发动低价攻势,实现崛起。在此期间,韩国企业被中国船舶集团(CSSC)迅速超越,让出了首位宝座。

 

      中国船舶集团等中国企业在干散货船和集装箱船领域积累了建造技术,还将争取考验技术实力的LNG船订单。卡塔尔国营能源公司计划购买逾100艘LNG船,韩国3家船企和中国船舶集团出现在投标公司名单中。

 

      今后,韩国企业能在多大程度上反扑中国企业成为焦点。首先克服人才难题、构建能稳步应付订单增加的体制将成为前提条件。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细川幸太郎 首尔、川崎NATU美 东京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