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僵尸企业”在全球增加,中日比率低

2022/08/01


      在全球范围内,过度负债的企业正在增加。这些企业的特点是主业盈利不够支付贷款的利息,占整体的比率2021年度达到16%,创出金融危机以来新高。由于长期持续的货币宽松,这样的企业呈增加态势,但在最近推进加息的美国,陷入破产的案例不断出现。全球加息导致的破产增加隐忧作为经济的风险因素而开始被意识到。

 

      将显示企业主业盈利情况的EBIT(息税前利润)连续3年低于支付的利息、且成立10年以上的企业定义为过度负债企业。按同样的定义还可以称之为“僵尸企业”。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根据QUICK FactSet等的数据,调查北美、欧洲和亚太地区的主要国家的不含金融的约2万4500家上市企业发现,2021年度占整体约16%的3900家属于这类企业。

 

      僵尸企业占企业整体的比率与2008年雷曼危机前的2007年度相比提高约6个百分点,创出2008年度以来的最高水平。以雷曼危机后的全球货币宽松为契机,呈现增加态势。即使主业的盈利能力下降,由于金融机构和投资者等资金提供方的纪律松弛,容易通过债务融资弥补日常的资金短缺。

  

      在2020年以后的新冠疫情后,这一比率进一步提高。为了弥补疫情下的经营恶化,各国的中央银行扩大货币宽松,结果加强负债依存的企业随之增加。

  

      按僵尸企业所在国家和地区来看,加拿大高达32%,澳大利亚(23%)和印度(20%)紧随其后。按公司数来看,美国(606家)和欧盟(EU,661家)较多。有分析认为,原因是金融市场发达,借助低评级公司债的发行等,即使是财务状况脆弱的企业也容易获得融资。在日本,由于对积极利用负债持谨慎态度的企业较多,僵尸企业仅为4%(155家) 

      按行业来看,在药品、材料能源、信息通信和食品等领域,僵尸企业的比率高达2成左右,从公司数来看,电子和服务行业也很多。美国广告商Clear Channel Outdoor Holdings的负债在过去10年里增至近3倍,无法借助盈利支付利息。此外,涉足粮食销售等的中国东方集团在10年里维持“僵尸状态”。

  

美国化妆品公司露华浓(Revlon)于6月中旬申请适用《美国联邦破产法》(资料图,REUTERS)

     

       9成为年营业收入在5亿美元以下的企业。浮出水面的现状是,这些企业在背负超出自身能力的负债、业绩低迷的背景下不断“续命”。可持续比较的企业的EBIT到2021年度亏损约1387亿美元,亏损额相比疫情前的2018年度增至5倍,而有息负债也达到1.2万亿美元,增长3成。

  


      进入今年后,以各国的货币紧缩和经济减速隐忧等为背景,投资者和金融机构的避险情绪加强,这些企业的融资环境变得严峻。美国洲际交易所(ICE)统计显示,在纳入世界低评级公司债的基础上计算的指标对于国债的利差截至7月26日达到约5.8%,比去年底扩大约2%。

 

      金融信息公司Refinitiv的数据显示,2022年4~6月全球企业发行的低评级公司债仅为约293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减少86%,按季度计算创出约11年来最低水平。投向低评级企业的银行银团贷款也比上年同期减少2成,融资已踩下急刹车。

  

      与此同时,企业破产也开始出现。美国化妆品公司露华浓(Revlon)于6月中旬申请适用《美国联邦破产法》(第11条)。由于竞争激化等原因,2017财年(截至2017年12月)以后,EBIT连续5年低于支付的利息,新冠疫情导致的供应链混乱等造成进一步打击。另外,维持同样状态的美国地板材料企业阿姆斯壮地材(Armstrong Flooring)也以成本上涨等为由,于5月申请破产。

 

      法国的信用保险公司安联贸易(allianz trade)预测称,2023年全球企业的破产数将比2021年增加26%。该公司的分析师马克西姆·勒莫勒(Maxime Lemerle)敲响警钟称,考虑到今后的业务环境恶化等“随着利率上升,可持续性或将产生问题”。

 

      日本包括中小企业在内为16.5万家

 

      日本调查公司帝国征信27日发布了有关业务盈利低于支付的利息、但仍维持经营的“僵尸企业”的首个调查结果。僵尸企业截至2020年度约为16万5000家,相比上一年度增加约1万9000家(13%)。受疫情的影响,占整体1成以上的企业因金融机构同意延期还款等原因而续命的实际情况浮出水面。

 

      按行业来看,建设高达34%,数量最多,制造(20%)、批发(19%)和服务(10%)次之。按员工人数来看,“5人以下”的企业为31%,“6~20人”为37%,20人以下的中小和小微企业占到约7成。

 

      僵尸企业的定义是,营业利润和利息收入合计除以支付利息得到的数值——“利息保障倍数(interest coverage ratio,ICR)”在3年以上低于1,同时设立10年以上。

   

      符合僵尸企业定义的公司截至2020年度达到11.3%。利用可根据帝国数据的调查确认存在经营行为的约146万6000家乘以这个比例,估算截至2020年度的僵尸企业数达到约16万5000家。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