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海在EV代工领域加快扩充车型

2023/10/26


      台湾大型电子代工企业鸿海精密工业正在新涉足的纯电动汽车(EV)代工业务领域加快扩充车型。该公司1018日首次公开了作为第6款自主研发纯电动汽车的商用厢型车的试制车。在曾视为有力客户的美国新兴企业陷入苦战等逆风持续的情况下,鸿海推进在摆脱低收益体制的关键——纯电动汽车业务领域获得订单。

 

鸿海发布的“Model N”试制车(18日,台北市)

  

       “通过新款纯电动商用厢型车,我们展示了(从汽车设计到生产的)垂直整合的广泛能力。(作为客户的)汽车厂商可以运用这一切”。

 

       鸿海的经营一把手、董事长刘扬伟在18日举行的技术发布会上强调了纯电动汽车业务的成果。他还表示“鸿海在短短3年内推出了高档轿车、跨界车、SUV、皮卡、商用巴士、商用厢型车”,大力宣传了作为代工基础的试制车产品线。

 

 

       此次新公开的“Model N”是用于运输货物的纯电动商用厢型车。长约6米,最大载重量为2.2吨。续航里程为250公里,设想用于城市地区的配送业务。该车型被认为瞄准的是汽车企业和物流企业的订单。

 

       此外,鸿海18日还展示了202210月发布试制车的纯电动跨界车“Model B”的改良版。采用大尺寸的车内显示屏和数字后视镜等先进技术。计划在202410~12月启动量产。

 

       鸿海的合作伙伴、美国半导体巨头英伟达的首席执行官(CEO)黄仁勋也出席发布会并发表了演讲。黄仁勋表示“将扩大与鸿海长达10年的合作关系,加速基于人工智能(AI)的产业革命”,显示出在自动驾驶等领域加深与鸿海合作的想法。

 

18日发表演讲的鸿海董事长刘扬伟(右)和英伟达CEO黄仁勋

 

       此前曾担任日产汽车第三把手和日本电产(现为尼得科)社长、2月就任鸿海纯电动汽车业务首席战略官(CSO)的关润也出席了发布会,并就纯电动汽车战略发表了演讲。

 

       关润表示“鸿海(的纯电动汽车业务)目前正在与14个潜在客户进行接触,23个项目正在推进”。还表示继纯电动汽车普及的欧洲和中国大陆之后,“印度和日本将成为下一批大型市场”,对获得订单表示了期待。

 

       鸿海于2019年宣布涉足纯电动汽车业务,截至目前共开发了6款试制车。商用巴士“Model T”于2022年面向台湾南部高雄市的公交车进行了交付。鸿海与台湾汽车巨头裕隆汽车制造公司合资开发的SUVModel C”预计11月开始量产。

 


       鸿海将描绘这样的商业模式,以作为车身开发基础的试制车为基础,获得新兴纯电动汽车企业等的订单,通过大量生产确保利润。据悉美国苹果公司也正在开发纯电动汽车“Apple Car”,纯电动汽车领域也有可能像智能手机那样,设计和生产的分工迅速取得进展。

 

       在支援新兴企业等的纯电动汽车开发方面,鸿海推出的与世界2000多家企业联合开发的纯电动汽车开发平台“MIH”成为关键。

 

       鸿海的目标是,到2025年使纯电动汽车生产领域的全球市场份额达到5%、营业收入达到1万亿新台币,但实现目标的道路十分坎坷。随着业内的价格竞争日趋激烈,此前视为有力客户的美国新兴纯电动汽车企业的困境变得更加鲜明。作为鸿海出资对象的美国新兴企业Lordstown Motors6月陷入破产。

 

       除了计划与泰国国家石油公司(PTT)合资于2024年建立纯电动汽车工厂之外,鸿海还与印度尼西亚和沙特阿拉伯等地的当地企业设立合资公司,但实现目标的障碍仍然很大。

 

       鸿海2022财年(截至202212月)的营业收入较上财年增长10.6%,增至6.6269万亿新台币,创出历史新高。iPhone组装等来自苹果的营收占整体的50%以上,但组装业务由苹果掌握主导权,利润率很低。因此,鸿海的净利润率连续6年仅为12%水平,低收益体制已成为课题。

 

       鸿海希望转向以纯电动汽车为中心的业务结构,推动收益改善。能否通过扩充产品线,创造出鸿海掌握主导权的纯电动汽车业务?接下来将是关键时刻。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龙元秀明 台北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