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和必拓瞄准EV资源,要改变对中依赖
2022/08/26
澳英必和必拓集团(BHP)正在加快投资镍等纯电动汽车(EV)和数字设备所使用的资源。8月提议以8千亿日元规模收购澳大利亚的矿山企业,还提出了增加勘探费用的方针。化石燃料业务的出售已有头绪,将在增长市场发动攻势。必和必拓将推进此前偏重于铁矿石和对中国销售的盈利来源的多样化。这一举动有可能加剧各资源企业的国际竞争。
“今年的勘探费用将创出2005年以来新高”,8月3日在资源行业会议上,必和必拓镍业部门高管Jessica Farrell针对该部门的投资状况如此强调。将在今后2年投入1.4亿澳元,除了现有镍矿山的周边之外,还将展开新增勘探。
围绕该领域的投资,8月5日的收购提议给行业带来冲击。必和必拓向铜和镍矿中坚企业OZ Minerals提出收购其全部股权。如果取得成功,将成为逾83亿澳元的大型并购,但OZ认为,企业估值的评价并不适当,表示了拒绝。
![]() |
OZ拥有旨在推进去碳化的电化所不可或缺的铜和镍等资产。必和必拓的首席执行官(CEO)韩慕睿(Mike Henry)表示,“将重视财务纪律”,对提高收购额持慎重态度,但猜测满天飞。
出售化石燃料业务
必和必拓积极投资的背景是近年来推进的化石燃料业务的剥离已有头绪。
必和必拓在6月之前在国内外出售了全部的石油天然气业务。关于煤炭,2022年出售了哥伦比亚的发电用煤炭(普通煤)煤矿以及携手三井物产运营的用于炼钢的煤炭(冶金煤)权益。澳大利亚国内的普通煤煤矿也计划在2030年关闭。
必和必拓目前的业绩也成为东风。2022财年(截至2022年6月)的净利润达到相当于上年2.7倍的309亿美元。韩慕睿正在推动定位为“面向未来”的对铜和镍的投资。
从大量的资源之中,将目光瞄准目前营业收入比率还不到3%的镍,是因为纯电动汽车的普及前景明确。Jessica Farrell提出预测,认为“在2030年之前销售的乘用车的6成将为纯电动汽车”。到2040年将达到9成,在今后30年里,预计电池使用的镍将增至最近30年的2~3倍。
此外,随着乘上需求增长的浪潮,还有可能缓解已成为风险因素的对铁矿石和中国销售的依存。
在必和必拓,2012年的铁矿石的营业收入比率约为3成。到2021年增至逾5成,按地区和国别观察营业收入,2012年仅为30%的中国比率到2021年提高至65%。
此外,以中美对立为背景,半导体等的供应链正在调整。即使是属于重要资源的铁矿石和有色金属,尤其对于和美国具有同盟关系的澳英的必和必拓,投资者等有可能要求重现构建不依赖中国需求的业务模式。
开拓新客户
韩慕睿在8月16日的财报发布会上提出看法称,“中国的钢铁(需求)将触及天花板,到2020年代末期将转为减少”。必和必拓希望以提振镍业务为契机,将客户网扩大至欧美。
必和必拓7月与美国汽车大型企业福特汽车签署了有关镍供应的备忘录。力争最快2025年开始交货。围绕纯电动汽车电池业务,作为需求方的汽车企业将改变依赖电池企业的情况,为了实现稳定采购,正在加强从矿山企业直接采购相关资源的行动。
![]() |
必和必拓在澳大利亚西部的精炼工厂 |
必和必拓2021年还与美国特斯拉和丰田通商签署了类似的备忘录。可根据合同内容,灵活满足汽车企业的需求,有助于客户开拓。
必和必拓是与英澳Rio Tinto(力拓)和巴西淡水河谷公司并驾齐驱的矿业巨头之一。不过,在撤出化石燃料和转向纯电动汽车资源方面,实际上力拓领先一步。
力拓2018年完成全部煤炭权益的出售,成为了不拥有化石燃料的首家矿业巨头。关于纯电动汽车电池相关资源,在塞尔维亚和阿根廷推进了锂业务的大型投资。
此外,在镍等领域,中国和印度尼西亚被认为在生产规模和成本方面具有优势,与这两个国家的的企业争夺客户也将成为课题。
特斯拉披露的2021年版纯电动汽车电池材料的直接供应商名单显示,在全球12家企业中,中国企业占到5家。中国的行业龙头联袂入选,可以看出供应能力得到信赖。
此外,在世界最大的镍生产国印度尼西亚,韩国现代汽车等相继建立了纯电动汽车和车载电池的工厂。印尼在集中力量吸引外资、争取资源供应合同。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松本史 悉尼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