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车市回暖下的喜与忧

2020/06/12


  中国的乘用车市场正在快速复苏。5月的乘用车新车销量同比增长7%,时隔约2年超过上年。政府为刺激消费推出补贴政策,推高了销量。大品牌车企在本次销量复苏中明显受惠。

   

  在广州市的比亚迪(BYD)的销售店里,店员沮丧地说:“没去年卖得好”。尽管当地有优惠政策,但纯电动汽车等新能源车仍然销售低迷。店员表示,“客户也捂紧钱包。希望店里主动降价促销”。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显示,包括卡车等商用车在内5月的新车销量整体增长15%,达到219万辆,连续2个月增长。中国政府增加公共工程,卡车的需求提高,推高了整体销量。

   

  其中乘用车为167万辆,自2018年6月以来再次实现增长。继之前已好转的商用车之后,占中国新车销售7~8成的乘用车市场也出现复苏。

   

  丰田和大众表现强劲

   

  包括相关服务在内,汽车产业占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约1成,属于支柱产业。中国的汽车市场规模也排在世界首位。以2017年为顶峰,中国的汽车市场正在缩小,疫情带来了进一步打击。

 

广州市的比亚迪销售店

   

  作为援助措施,中国政府决定向换购新车等提供补贴。这一举措刺激了消费,在全球汽车行业陷入困难的背景下,中国看起来最先摆脱了低迷。

   

  不过,补贴政策并未惠及行业整体。受惠的主要是有品牌号召力的大型企业。

   


      

  实际上,观察5月销量的增长率,丰田增长20%,马自达增长32%,大众与一汽的合资公司增长37%。宝马、戴姆勒、特斯拉等超过30万元的高档车销量增长28%。重庆市的大众销售店高管表示,“(补贴)正在推动消费者购车”。

   

  比亚迪纯电动汽车销售低迷

   

  另一方面,也有表现低迷的企业。严峻的是中国大力发展的新能源车,5月的销量减少24%,居中国首位的比亚迪销量大幅减少48%。排在中下的企业也陷入苦战。为了尽可能增加销售额,部分地区的销售店将价格降低2成,还推出送加油卡的促销活动。

   

  车企之间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消费的恢复呈现出参差不齐的状态。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分析称,“(补贴等)政策促进了消费,释放了消费者之前受到压抑的需求”。原本就考虑换车的较为富裕的阶层,似乎觉得补贴有优惠才开始买车。

   

  因此,销量主要集中在品牌实力强的大牌车企。在经济前景越发不明朗的情况下,很多中国人捂紧了钱包。也有观点认为,10万元以下的低价车型即便有补贴,效果也有限,此次的销量复苏只不过是提前透支需求。

   

  中小厂商正被迫进行经营重组。5月,安徽江淮汽车集团(JAC)与大众达成协议,由大众收购其母公司50%的股份。湖南长丰猎豹汽车也于4月决定将主要生产基地长沙工厂的运营委托给浙江吉利控股集团。

   

  看上去销售坚挺的大厂商也很紧张。有国有车企的高管表示,“害怕补贴结束后需求减少”。从1~4月的利润水平来看,就连龙头企业也只有去年同期的一半。如果经济复苏的前景不明朗,中国汽车市场将会掀起一股淘汰浪潮。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多部田俊辅 北京,川上尚志 广州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