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田要对创始人打造的技术研究所“动刀”
2020/02/21
2月18日,本田宣布由总公司吸收作为子公司的本田技术研究所的四轮车开发部门。目的是提高开发效率、改善盈利情况,从而提升商品力。本田业绩低迷,尚未完全描绘出增长战略。此次将向创始人本田宗一郎等人设立的技术研究所的四轮车开发部门这一原本难以触碰的“圣域”开刀。本田将迎来能否进一步推进改革的关键时刻。
![]() |
创始人本田宗一郎(左)与藤泽武夫等人提议设立的本田技术研究所迎来重要拐点 |
在本田宗一郎和藤泽武夫的提议下,本田于1960年将研发部门从总公司分离,成立了本田技术研究所。当时,将研究开发部门与总公司分开,成立分公司这种做法在全球汽车厂商中十分少见,其目的是使研发部门与总公司的经营保持距离,促使技术人员专注开发。作为研发的核心,虽为子公司,却一直被视为集团的“圣域”,还从这里涌现出多名本田总公司的社长。
本田技术研究所一直引领着本田的全球化。1972年发布的低公害CVCC发动机率先通过当时世界最严格的美国的尾气排放标准。本田在美国发售搭载该发动机的“CIVIC(思域)”,构建了快速发展的基础。
围绕CVCC发动机,虽然时任社长宗一郎与技术人员的观点存在分歧,但最终决定采用技术人员希望开发的方式。形成了不被公司内部的“力学”左右,以技术定胜负的本田的企业文化。
![]() |
此次的组织重组,除了设计等部分功能外,技术研究所的四轮车开发功能将归入总公司。从规模来看,相当于技术研究所的销售额(2018财年为7150亿日元)的7成以上。技术研究所的约1.4万名员工大部分将被调到总公司。虽然技术研究所仍将继续负责尖端技术等研发工作,但是可以称得上宗一郎等人遗产的核心子公司的规模将大幅缩小。
之所以不得不将四轮车开发功能归入总公司,是因为四轮车的盈利能力较弱。2019年4~12月期的四轮车销售额营业利润率仅为3%。四轮车的业务模式为,研究所的员工制作新款车的设计图,然后本田总公司的相关负责人基于该设计图开展生产和销售。虽然这种模式成为了诞生思域等大热车型的原动力,不过在本田成长为大企业的背景下,也存在效率低下的一面,还产生了问题意识等的偏差。
例如,本田总公司接受技术研究所制作的用于试制新产品的金属模具,由于技术研究所属于其他公司,手续十分繁杂,还存在总公司制作出相同模具的情况。另外,在集团内部,技术研究所的发言力很强,围绕2019年8月销售的轻型车“N-WGN”产生的纠纷就是表现之一。
![]() |
本田采用了荷兰零部件公司Chassis Brakes International(CBI,泛博制动)产的电动驻车制动器,但是出现了警告灯异常点亮的故障。从销售后的9月到2020年1月,陷入了被迫停产的事态。围绕采用CBI产的零部件,采购部门原本持谨慎态度,但最终迫于技术研究所方面的压力而采购。
2019年11月下旬,本田召集全日本的本田车销售公司在横滨市内召开了年度大会。该公司社长八乡隆弘就N-WGN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向销售公司的相关人士致歉。他承认“研究所和采购部门之间的合作出现了问题”。
两轮车(摩托)业务方面,本田已于2019年合并了总部和技术研究所的开发部门。该公司认为,摩托车的利润率最近达到14%,即便出现减收,通过采取降低成本等措施,也可达到维持利润的效果。四轮车业务也将进行研发方面的调整,以减少成本。
不过,估计具体细节将于今后敲定,目前尚未完全制定出合并后的战略。本田相关人士表示“指挥体系的统一也许会提高效率,但是否有助于推出有吸引力的热销商品还是个疑问”。也有声音指出,如果只顾眼前利益“会失去本田的风格”。
八乡在2015年就任社长后,决定关闭英国和土耳其的生产工厂等,开始在全球范围内着手削减剩余产能,并大力减少车型数量。此次的组织架构重组也许会成为遏制收支恶化的“止血剂”,但“并未制定出重要的增长战略”(某分析师)。采用自动驾驶等技术的服务方面,也将合并总部和技术研究所的相关部门,成立新公司。
汽车行业当前被认为处于“百年不遇的变革期”。在此背景下,本田的业绩和股价持续低迷。该公司打算把包括董事在内的高层人员由40名削减至21名(预计6月份实施),以此提高决策速度。按照惯例,本田社长的任期为6年。对于已担任5年社长的八乡来说,此次的组织架构重组也许同样是一个节点。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原欣宏、古川庆一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