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播室by明子(304)健康长寿识字率高,日本江户时代的奥秘
2020/05/11
日经中文网特约撰稿人 青树明子:新冠病毒之灾让世界各地的人们越来越注重“健康”。日本当然也不例外,但日本人原本就拥有很高的健康意识,而且享有健康长寿之国的美誉。那么,日本到底是什么时候开始变成健康长寿之国的呢?
源头似乎可以追溯到日本的“江户时代”。
据说,江户时代的日本首都被称为江户(现在的东京),是一座生活着很多健康老人的城市。
查询一下这些人的生活习惯,就能发现当今日本人“健康长寿”的原因,并知晓其中的秘密。
那么,这些秘密是什么呢?我查阅了一些资料,发现当时的人们拥有很多有益于健康长寿的生活习惯。
秘密之一: 常吃寿司和醋
江户曾是一座外来务工者较多的城市。其中多数是年轻的单身男性,从事的工作也多为体力劳动。也就是说,这些人食欲旺盛,但因为工作一天十分疲惫,他们不想再花时间自己做饭。
于是,为了满足这些男性务工人员的需求,“屋台文化”(屋台指的是路边摊)在江户遍地开花。
荞麦面、天妇罗、团子(日式点心)、还有手握寿司,这些都是在江户的路边摊上诞生的快餐。据说当时每隔约112米就有一到两家小吃摊,比现在的便利店还要多。
其中手握寿司尤其受欢迎。与现在相比,米饭的分量更大,可以填饱肚子。
另外,据说这种寿司饭使用的寿司醋为江户人带来了一场健康革命。醋具有降血压、消除疲劳的效果,可以减少江户时代多发的脑卒中的危险。
这样的超级健康食品,以现在的价格换算,单价好像在100日元(约合人民币6.7元)左右,属于价格低廉的路边快餐。
秘密之二:饮食习惯改为一日三餐
![]() |
江户时代平民百姓的孩子读书的私塾“寺小屋” (当时的著名画家歌川丰国的浮世绘。公文教育研究会收藏 ) |
江户时代末期,日本开国之后到访的外国人首先感到惊讶的是日本人的识字率之高。即使是外出打工的体力劳动者,也能看懂瓦版(当时的报纸),在大街上四处谈论国事。就连干杂活的年轻姑娘也能自己给父母写信。
这是因为当时日本的平民百姓的孩子们也能接受教育,与此同时,之前一日两餐的饮食习惯也在江户时代改为一日三餐并固定下来。
每天分三次进餐,可以不断给大脑补充营养,促进大脑活动。
秘密之三:喜欢健康的菜肴
江户时代禁止食荤。因此,人们平时吃的食物是海鲜和蔬菜。
看一下江户人列举的“喜欢的菜肴排行”,就会明白他们的饮食习惯是多么健康。(排行来源于NHK的节目《伟人们的健康诊断》)
“喜欢的鱼类菜肴榜单”:
第5名:白萝卜炖小斑鰶鱼
第4名:金枪鱼味增汤
第3名:干煎青虾
第2名:萝卜干炖蛤蜊
第1名:烤干沙丁鱼串儿
“喜欢的其他菜肴榜单”:
第5名:烤豆腐
第4名:煮大豆
第3名:香辣牛蒡丝(牛蒡切丝用油炒制后,加糖、酱油、辣椒调味)
第2名:油炸豆腐炖海带
第1名:豆腐
这些都是非常好的健康食品。经常吃这些菜肴,就会与现代人的生活习惯病无缘。
秘密之四:每天沐浴
这个就不需要解释了吧。即便是在现代,据说每周洗7次澡的人生活不能自理的风险也比每周洗两次澡的人低三成。
我再次深刻地认识到,日本之所以能够成为世界上数一数二的长寿国家,正是因为江户时代的生活方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江户时代最畅销的书籍是儒学家贝原益轩的《养生训》。当时人们的寿命只有50岁,贝原益轩却活了84岁,《养生训》是他83岁时写成的著作。益轩大师说“所谓养生,就是要注意日常生活,努力增进健康。还要注重保养,预防疾病,最重要的是‘心灵养生’”。
我也想修养出不被眼下的“自肃生活”压倒的强大的精神力量。
![]() |
青树明子 简历
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第一文学部。亚太研究科硕士。1998年至2001年,担任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日语节目主持人。2005年至2013年,先后担任广东电台《东京流行音乐》,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东京音乐广场》,《日语加油站》节目制作人,负责人及主持人。现在担任日中友好会馆理事。出版著作《小皇帝时代的中国》,《在北京开启新一轮的学生生活》,《请帮我起个日本名字》,《日中商务贸易摩擦》,《中国人的头脑之中》,《中国人的钱包之内》等。译著《蜗居》等。
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观点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