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人的形状(119)【东京】谷根千再发现:漫游夜店通(2)
2017/11/01
日经中文特约撰稿人 张维中:许多热情与理想的东京年轻人,怀抱着老街重建和地域振兴的理念,踏进由谷中、根津和千駄木三区所构成的“谷根千”下町区域以后,“夜店通”(よみせ通り/YOMISE DORI)便逐渐成为这两年这一带备受瞩目的新据点了。虽然现在尚无法与谷中银座商店街的热闹程度相比,但街坊中有股未来的可能性,令人充满无比的期待。
![]() |
从靠近地下铁千駄木站的巷口拐进夜店通以后,首先最引起我瞩目,也是我相当推荐的地方,是一间名为“CIBI”的咖啡馆。从外观看“CIBI”像是一间仓库,事实上过去这里确实是一间黑猫宅急便的货品存放处,经过改造以后,才作为现在的咖啡馆来使用。多亏是仓库的结构,让这里比起一般的店家,入口与空间更宽敞,室内毫无柱子等障碍物阻挡,且屋顶也特别的挑高。
专业的义式咖啡机置于入口迎接客人,咖啡香味飘散在夜店通上。这间“CIBI”来自于澳洲的墨尔本,是日本人在当地开设的咖啡馆,在2009年“逆输入”引进东京。不过,位于夜店通现址的“CIBI”则是于2017年9月重新开幕后的店家。
每天早上八点开门营业,为附近居民、上班族提供一天醒神的开始。咖啡以外,该店自豪的还有自家制的天然酵母面包。店内有提供简单到轻食,融合西式与和风的料理口味。这些餐点所用到的食物,除了来自于合作的契约农家以外,更重要的是还特地使用了附近鲜鱼店和蔬果店所贩售的当季食材。这让咖啡馆在自身的经营之外,还做到地域性的互动,创造了商圈的共荣。
![]() |
“CIBI”的店内 |
我喜欢“CIBI”穿透感且无压迫的空间,简单不做作。最可爱的,莫过于店内使用的桌椅了。桌椅用的是承装日本茶的木箱,从箱子侧面还能见到当初茶品的标签,也算是一种再生的利用。洋派的咖啡空间里,却又在细微处见到融合日本和风的物件,不只是“CIBI”而已,其实也是现在许多东京咖啡馆,有别于海外的特殊性格。
此外,咖啡馆内还有职人手工杂货专柜,若喜欢设计杂货的朋友,或许在喝咖啡之余,还能逛到钟爱一生的产品。
离开“CIBI”咖啡馆,就在斜对面,有一间盈满昭和初期怀旧风情的面包店,名为“LIBERTY”(リバティ)。吃多了百货公司地下街精致的面包店后,有时重返这般朴感浓郁的下町面包店,反而能感受到更多特殊的滋味。
店内各式各样的手工面包,最为推荐的是葡萄吐司面包。毫不吝啬地使用大量的葡萄干,一条约日币385圆左右,很多饕客都是为此慕名而来。周末因为买客多,面包的生产量也较大。虽然不至于人多到排队,但如果想吃到的话,建议最好还是中午以前来买,以免午后向隅。
继续往下走,夜店通沿路还有不少饮食店家。可惜一趟散步之旅,实在无法一次吃下这么多的东西,但是仅是逛逛,行走在日常情绪的小路中,愉悦自在的情绪,便已经使人心灵饱足。
![]() |
张维中 简历
台北人,现居东京。在台取得文学硕士后,08年来日。早稻田大学别科、东京设计专门学校毕业。现于东京任职传媒业。大学时以长篇小说踏入文坛。近作为小说《餐桌的脸》、散文《东京模样》与游记《东京,半日慢行》。
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