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人的形状(37)口琴横丁的擦身风情
2014/12/10
![]() |
横丁在日文里是小巷之意。最近说到横丁,大多会直接联想到居酒屋。一般观光客比较熟知的应该是新宿西口的“回忆横丁”,或者像《深夜食堂》里的场景那样,以歌舞伎町旁的横丁为发想背景的“黄金街”吧。在错综复杂的羊肠小径中,聚集着许多的木造矮房,藏着各式各样,狭小的居酒屋和饮食店。穿梭在横丁里,时间的流动好似是与外界不同步的。串烧店的烟雾弥漫,来往客人的酒酣耳热,漫步在其中,恍若与现实的东京有了脱离之感。
吉祥寺北口的口琴横丁也是这样的。不同的是,这里聚集的居酒屋和各式商店,从里到外都显得相当年轻时尚。相较于东京其他的横丁里,只重视食物无视装潢,甚至不在乎店铺的清洁度,在口琴横丁中飘散的气氛却迥然不同。因为吉祥寺常年被二、三十岁世代票选为最想居住的地方第一名,故消费的族群和店家的经营者也偏向年轻化,同时也更懂得用管理经营的手段去开店。所以在口琴横丁里的小店,不只有传统的居酒屋,还有红酒吧、义大利餐馆、时尚拉面店和个性咖啡馆,总计约有一百多家小铺。我特别喜欢口琴横丁在入夜以后,挂起红灯笼的时刻。还有许多餐馆的店家看板,特别经过字体的设计,光是闲逛看看,就有种到了设计展场参观招牌设计的趣味感。
这些店家的木造建筑,摆脱不了横丁印象的斑驳感,好像一场大震或台风来袭就会轻易倾圮。好几次,都被列为都更计划的讨论案,就如同下北泽站前已经消失的横丁,希望也像那样催生出成新颖的商业大楼,不过迄今仍悬宕未决。
我默默希望着口琴横丁永远不要被都更改建。虽然外观看来破破旧旧的,跟周围愈来愈潮流的环境似乎显得格格不入,不过正也因为如此,反衬出了吉祥寺站前特殊的落差风情。再怎么被年轻世代热爱的东西,总有一些老气氛会被保留下来,这也是日本这个社会的珍贵之处。
![]() |
张维中 简历
台北人,现居东京。在台取得文学硕士后,08年来日。早稻田大学别科、东京设计专门学校毕业。现于东京任职传媒业。大学时以长篇小说踏入文坛,迄今出版著作25部以上。近作为散文《梦中见》,游记《一日远方》,小说《恋爱成就》。
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观点。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