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市能让企业恢复“野性”吗?
2023/12/01
中山淳史:一位经营者向我推荐了神奈川县小田原市一家名字叫做“友荣”的鳗鱼料理店,说是里面“学问很多”。从大学时代就埋头研究鳗鱼的佐藤友实创立该店已经45年了。
每天络绎不绝的客人的目标是“青鳗”。在提供鳗鱼之前的几天里,将从深100米的地下抽上来的箱根泉水从上面持续冲入装有养殖鳗的黑色容器中。据佐藤友实称,这样一来,鳗鱼的体表就会呈现出清澈透明的青色,体内适度收紧,“回归野性”。
好像意思是说,通过水的流动和声音使鳗鱼把养殖时期累积的多余物质吐出,同时恢复与生俱来的本能活力。这当然会对味道和口感产生作用。厨房旁边的昏暗空间就是激发鳗鱼野性的“黑匣子”。
![]() |
参加东芝临时股东大会的股东们(11月22日,东京都新宿区) |
仅靠退市无法改变现状
上市企业退出股市的退市与此有些相似。未能满足投资者期待的企业即使重整旗鼓再次上市,也需要花费一定时间才能恢复“野性”。这就这个道理。
时隔74年,东芝选择了退市道路。据Recof Data的数据,2023年大正制药控股等日本国内企业的MBO(管理层收购)金额刷新了历史最高纪录。背景是东京证券交易所要求“PBR(股价净值比)低于1倍”(表示股价水平低于解散价值)的上市企业拿出解决方案,日本经济产业省针对企业估值低的企业出台了收购指导方针。
![]() |
但令人担忧的是,企业能否真正回归野性。仅靠退市,停滞的经营无法改变。相反,也有很多企业留在股市持续发挥野性,不断增加自身光芒。
日本MBO的先驱者是2005年退市的WORLD,该公司于2018年重新上市。同为服装企业,运营“优衣库”的迅销一直在股市上经受磨练,却取得了飞跃发展,从2005年到现在,股票市值增加到了约12倍。
![]() |
可能经营者和组织的野性存在差异。因此,即使MBO增加,能否从根本上解决日本的低PBR问题仍是未知数。有可能只是治标不治本。
“野性”直接翻译成英文是“wild nature”,其实更贴切的翻译是“Animal Spirit(动物精神,企业家精神)”。听到这个词,也许会让人联想到过度的利润至上主义和股东积极主义,但该词其实具有更广泛的意义。
唤醒生存本能
日本一桥大学的名誉教授野中郁次郎在著作《野性的经营》中定义野性是“人类与生俱来的生存智慧”、“即使发生不可预测的情况也可以克服的富有弹性(灵活)的力量”。书中介绍了在东日本大地震中凭借自己的感觉和本能逃到高台从而获救的中学生们的故事,还有在无人岛上发挥超常能力生存下来的年轻人的故事。还介绍了日本7-11及美国微软的案例。
说到微软,首席执行官(CEO)萨蒂亚·纳德拉也在著作《Hit Refresh》中回顾引以为傲的该公司改革,并谈到了如何唤起野性。
微软于1986年股票公开上市。目标不是筹资和提高知名度,而是通过股票购买权将股价上涨的果实分配给员工。在电脑基本操作系统(OS)席卷市场后,微软因较晚涉足迅速扩大的智能手机市场而失速,但萨蒂亚·纳德拉就任后推进意识改革和云计算业务,微软总市值排到了世界第二。现在经营的维度已远超提高员工士气。
![]() |
在美国微软的改革中,CEO萨蒂亚·纳德拉意识到了“野生” |
创造财富的企业本来就要面对很多股东和投资者进行磨合。当然,被挤出市场也并非坏事,因此更加需要提高企业价值的努力及野性的经营。
虽然说不上野性,但以这种感觉要求自己并实现了企业增长的经营者也不少。去年去世的京瓷创始人稻盛和夫在担任名誉会长期间在演讲会上留下了以下对话。
参会者问:“(已经出家的)稻盛先生说知道满足是很重要的事情,但在京瓷说要进一步实现增长,这不矛盾吧?”,稻盛回答说:“不矛盾。个人的欲望没有尽头,因此知道满足很重要,而企业追求所有员工在物质和精神两方面都幸福,目标是为社会做贡献。希望进一步增长是理所当然的”。
关于野性的精神,稻盛和夫说的没有错,但他的视线是面向经营者的事情、超越野心的社会和经济。
强生表现出的执着和追求
医疗器械及保健品厂商美国强生(J&J)克服经济和金融危机及经济波动,连续61年增加分红。
该公司80年坚守给客户和员工规定责任的信条“我们的信条”。据投资公司SPARX Group的阿部修平社长介绍,强生公司有被叫做“传道者”的、给全世界的客户讲信条的员工。在飞机上偶尔跟阿部邻座的人就是“传道者”,在飞往日本的12个小时里一直在讲“我们的信条”。
这就是执着和追求。持续发展的企业随处可以看到野性的经营。不管在股市内,还是股市外,这都应该是不变的原则。
本文作者为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评论员 中山淳史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