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积电面对中美对立的无奈

2022/12/23


      小柳建彦:台积电(TSMC)正在因国际局势剧变而动摇。由于中美对立日趋尖锐,面向中国大陆的业务将不可避免地缩小,另一方面,日美欧担忧台湾发生紧急事态,正在加紧摆脱高性能半导体对台积电的依赖。称得上是“全球最不可缺少的企业”的台积电打算如何克服眼前事关业务存续的终极风险呢?

 

      现在不便透露细节,但可能还会考虑其他(多个)选址——11月19日,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代表台湾出席在泰国曼谷举行的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领导人会议,并在当天于会场召开的记者会上如此表示。这是他在被问及除美国亚利桑那州和日本熊本县之外,台积电是否还有可能在其他地方为新建工厂选址时做出的回答。

 

      张忠谋曾指出,美国和日本的成本较高,并多次对台湾以外的投资表示质疑,因此此次的发言备受关注。

 

      两周多以后的12月6日,张忠谋的身影出现在亚利桑那州的新工厂建设现场。在这里举行的是美国总统拜登也出席的搬入制造设备的迁机仪式。

 

     在美国生产3纳米尖端半导体

 

      台积电在此次的仪式上还发布消息称,将在亚利桑那州的同一厂区内建设新生产线,用来制造各晶体管元件的大小约在3纳米(1纳米为十亿分之一米)的尖端半导体。

 

前往台积电新工厂的美国总统拜登(左2,12月6日,美国亚利桑那州,REUTERS)

    

      台积电还表示在美投资额将会加码,除了目前正在建设的4纳米工厂的120亿美元之外,还将追加280亿美元,总投资额将达到400亿美元。

 

      “美国制造业回来了!”,拜登在仪式上致辞时这样自豪地说。

 

      2010年代中期,曾经是半导体行业盟主的美国英特尔在10纳米制造技术的确立上遭遇挫折,随后开始在精细度方面落后于台积电和韩国三星电子。进入2020年代以后,台积电因5纳米产品实现稳定量产,甩开三星独占鳌头。目前,台积电在5纳米产品市场上占据了超过9成的份额,拥有其余份额的三星则对其紧追不舍。今年年内开始在台湾量产的3纳米产品似乎已陆续接到苹果等主要客户的订单。

 

      台积电的亚利桑那州工厂预定于2024年投产。最初计划量产5纳米产品,但后来改为开始量产目前在台湾逐渐走上轨道的4纳米产品。还将同时推进3纳米工厂的建设。美国将成为技术比台湾仅相差1代的产品的生产基地。

 

      今年春季之前,张忠谋一直对打算在美国正式生产的台积电管理层的想法明显表现出怀疑。给全世界留下这种印象的是他在4月布鲁金斯研究院和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共同举办的播客采访(Podcast interview)中做出的发言。

 

      张忠谋在采访中指出,台积电设在美国华盛顿州的工厂从1998年开始做出不懈努力,但现在仍需要花费台湾1.5倍的成本才能制造出相同的产品。他断言,亚利桑那州的项目无法建立起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生产基地。他还坚定地表示,如果台湾不发生紧急事态,这将是花费巨额资金的无用投资。

 

(Reuters)

 

      张忠谋同时指出,万一台湾发生紧急事态的话,美国哪里还会顾得上半导体。他强调亚利桑那工厂是美国政府“逼迫”建设的,做出这一决定的不是已经引退的自己,而是(台积电)现任董事长。很容易看出,作为一名经营者,张忠谋对经济合理性的欠缺明显表现出怎么都无法接受的心情。

 

      半导体产业面临脱钩

 

       不过,之后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访台,中国大陆实施军事演习等,不得不让人感觉到台湾海峡的现实性风险。

 

      10月7日,拜登政府出台了即日生效的一揽子对华半导体限制,中美的半导体产业脱钩变得难以避免。限制措施在原则上禁止台积电为中国大陆企业代工其擅长的尖端逻辑半导体。而且台积电无法在上海和南京的工厂使用拥有美国国籍或美国绿卡的人来从事工厂操作或技术开发工作。可以认为,两家工厂未来确立14纳米以上精细度制造工艺的道路也已经被关闭。

 


   

      由于特朗普政府推行的禁止为华为代工,在台积电销售额中,面向中国大陆企业的占比到2021年已由2019年的20%缩小到10%,因此新限制的影响将增大。所以,从中长期来看,可以认为充分获得中国经济发展果实的道路也已经被堵死。

 

      比起对销售额的直接影响,半导体产业脱钩对台积电而言是更严重的问题。美国要求各西方同盟国与自身的新半导体限制保持步调一致。如果各国响应,半导体产业不断脱钩,张忠谋曾表示台积电成功的关键是对世界各国一视同仁供应半导体。但这一基本战略已无法成立。

 

      张忠谋在曼谷的发言也暗示出台积电还将强化亚利桑那以外的其他国外工厂,并已开始推进国际分散的战略。除了计划在日本熊本工厂制造14纳米以上尖端产品外,在欧洲、印度、东南亚建厂也备受期待。

 

      留住人才将是技术实力的关键

 

      熟悉半导体制造工序的某行业资深人士表示,确立尖端微细加工技术最重要的是确保和长期留住优秀人才。他指出,英特尔之所以在制造技术竞争中落后于台积电,就是因为技术人员和制造人员的离职率高,难以积累技术。张忠谋作为更重要的因素,指出美国整体远离制造业,难以确保人才。

 

       台积电提出增加台湾以外的生产基地,其中最大的课题是确保和留住负责的人才。在跳槽普遍的美国,要想长期留住人才,需要在报酬等方面付出高昂的成本。在半导体制造企业不断减少的日本和欧洲,确保负责制造工艺开发的技术人才并不容易。

 

    

      随着台积电在台湾以外增加生产,整个企业的平均成品率会不断下降,而人才成本增加,分析师质疑称:“通过国际分散,能否中长期降低毛利润率?”。对此,台积电的首席财务官黄仁昭自信地说:“投产初期可能会下降,但从中长期来看可以保持53%以上的毛利润率,这是我们的基本”,但实际情况是完全无法预测能否实现。

 

      但在股票市场上有投资者相信台积电管理层会克服中美对立,中长期保持增长和高收益。

 

      股神沃伦·巴菲特领导的伯克希尔·哈撒韦(Berkshire Hathaway)7~9月首次投资41亿美元配置了台积电股票一事在11月中旬被报道。据称,老虎全球管理(Tiger Global)及索罗斯基金管理(Soros Fund Management)等实力基金相继在同期增持台积电股票。

 

      与其他主要半导体股票一样,台积电的股价处于下跌局面,基本抵消了被新冠疫情下的IT(信息技术)特需推高的去年上涨部分,由于10月公布的良好业绩和“巴菲特买入”的新闻,投资者纷纷买入。

 

      半导体股票整体陷入低迷的局面,而台积电的反弹比英特尔强劲有力。台积电的总市值2020年超越英特尔后,双方差距很快拉开到3倍。随着此次反弹,差距扩大到近4倍。巴菲特等投资高手们认为,今后台积电的总市值会进一步上涨。

 

      台积电凭借绝不跟客户竞争的纯代工商业模式和不断地研究开发和设备投资,成为了全世界最强的半导体制造企业,能否像巴菲特预期的一样,克服地缘政治学危机这一最大困境?建立成功模式的张忠谋已经91岁,台积电难以一直依赖他,今后将考验的是接班人们的实力。

   

      本文作者为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编辑委员 小柳建彦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