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然气涨价潮中,俄罗斯是什么角色?

2021/11/24


       池田元博:在欧洲,天然气的供应隐忧仍在,也成为全球能源价格上涨的原因之一。很多观点认为,主要天然气出口国俄罗斯的“惜售”扰乱市场供需平衡。如果脱碳化取得进展,天然气需求迟早会逐步减少。在这种情况下,俄罗斯本应处于劣势,但在与欧洲的交易中没有改变强硬立场,其原因何在呢?

 

       “完全是胡说八道”

 

       “俄罗斯被批判为把能源资源用作武器,这完全是胡说八道”,10月中旬,在莫斯科举行的能源相关国际会议上,面对俄罗斯在政治上利用与欧洲的天然气交易的批评,俄罗斯总统普京言辞激烈地进行反驳。

 

普京在能源相关国际会议上回应批判(10月13日,莫斯科,reuters)

 

       普京强调称,包括前苏联时代和东西方冷战的最困难时期在内,俄罗斯一直持续向欧洲供应天然气。普京断言,俄罗斯目前“仍在充分履行合同义务”。此外,美国等其他天然气生产国正在减少对欧洲的供应,普京表示“俄罗斯反而正在增加”。

 

        另一方面,针对欧洲的天然气危机指出,“天然气的消费者”一方具有重大责任。普京谴责称,一般为了应对冬季使用,应在夏季推进天然气储备,但今年欧洲很多国家出现懈怠。

 

        俄罗斯天然气出口8成面向欧洲

 

        欧洲方面也承认,俄罗斯切实履行了现有的天然气供应合同。俄罗斯最大的国营天然气企业俄罗斯天然气根据普京的指示,在完成国内天然气储存设施的填充之后,开始向该公司在欧洲管理的储存设施供应天然气。俄罗斯并未对天然气危机完全置之不理,但没有像欧洲期待的那样充分增加供应,似乎也是实情。

 

        俄罗斯提供欧洲天然气需求的约3成。对俄罗斯来说欧洲是最重要的市场,该国天然气出口的约8成面向欧洲。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在COP26发表演讲(reuters)

 

        在欧洲,脱碳化也成为紧迫的课题。欧盟力争在2050年之前实现“碳中和”,即温室气体净零排放。也有像德国那样的国家,把目标提前5年,即在2045年前实现净零排放。

 

        为管线尽早投入运行而施加“压力”

 

        未来天然气需求将会不可避免地减少,俄罗斯的立场也将逐渐弱化。如果考虑到这一点,对于欧洲方面增加供应的要求,似乎应该更加积极地作出回应,但俄罗斯却坚持强硬姿态。原因何在呢?除了避免供应增加导致行情恶化的考虑之外,推动连接德俄之间的新海底天然气管线“北溪2”尽早投入运行的意图也很明显。

 


 

        该管线可每年输送55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这相当于俄罗斯面向欧洲的年出口量的约4分之1。铺设工程已于9月完成,目前处于等待欧洲方面批准运行的阶段。

 

9月完成铺设作业的连接德俄间的新天然气管线“北溪2”(reuters)

 

        如果投入运行,对俄罗斯而言,将可以大幅减少经由敌对的乌克兰的天然气运输。反过来看,也有可能加剧地缘政治的紧张,不仅是乌克兰,在欧洲与俄罗斯形成对立的波兰和波罗的海国家等也反对管线投入运行。美国也持否定态度,表示“欧洲的能源安全保障会受到损害”。或许是由于这些政治影响,德国方面暂时中断了该管线的批准程序。

 

        另一方面,普京夸口说,“如果德国的监管机构明天批准,后天就能启动天然气运输”。俄罗斯正在利用天然气危机,为管线早日运行而施压,这一点毫无疑问。

 

        希望促成长期合同

 

        俄罗斯采取强硬态度的原因还有一个。“俄罗斯对欧洲天然气出口正在由长期合同所保证”,斯科尔科沃能源中心(Skolkovo Energy Center)的天然气分析师Sergey Kapitonov表示。

 

        据Sergey Kapitonov表示,俄罗斯与欧洲各国的天然气交易大部分为1520年的长期协议,而且采取的方式是即使买家只收取合同量的一部分,也要支付全部货款。因此,即使欧洲的脱碳化政策全面启动,“至少在今后10年里,俄罗斯产天然气的出口不会减少”。

 

        专门从事俄罗斯能源分析的Vygon咨询公司的调查部门主管Maria Belova也指出,“俄罗斯的天然气在欧洲市场最具经济竞争力”。预测称今后20年内需求不太可能会出现锐减。俄罗斯政府似乎也认为,在化石燃料当中对气候变化影响相对较轻的天然气的需求将保持坚挺。

 

        作为欧洲引发天然气短缺的另一个原因,普京列举了“对现货市场的过度依赖”,提出长期合同能获得更为低价和稳定的供应。俄罗斯天然气公司在9月底与匈牙利签署了为期15年的天然气供应合同。有分析认为,俄罗斯不轻易同意增加对欧洲的天然气供应,还有一个目的是尽可能促成长期合同,尽量推迟脱碳化带来的出口减少。

 

        欧洲在天然气采购方面一直甘于依赖俄罗斯的后果很严重。即使脱碳化取得进展,俄罗斯的强硬态度今后也可能持续下去。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编辑委员 池田元博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