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研究(中)“新结合”带来革新

2021/02/13


        在满是积雪的林间道路上,一辆纯电动汽车(EV)正在疾驰,在车的上方,无人机不断改变高度伴随飞行。索尼1月中旬在技术展销会“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CES)”上公开了正在开发的2款产品的视频。负责这2款产品的是索尼犬型机器人“aibo”的开发团队。索尼瞄准的是硬件和软件等的业务融合的全面推进。

   

索尼的“aibo”团队开发了纯电动汽车和无人机(图片来自Sony Square)

  

      “将让产品制造和虚拟世界融合起来”,领导开发团队的执行董事川西泉如此表示。在索尼公开的视频中,纯电动汽车和无人机在各自行驶和飞行的同时,可以在没有碰撞的情况下接近至数十厘米的距离。这背后依靠的是借助智能手机图像传感器等积累的传感器技术和像机器人那样自主行驶的软件能力。索尼正融汇自身的技术精华推进开发。

        

      将条块分割视为问题

   

      索尼瞄准的融合并非一项。还有产品制造和娱乐的结合。无人机上搭载索尼的全画幅微单相机“α(Alpha)”。将重点放在面向电影等专业人士的制作用途。纯电动汽车的驾驶席的前方和后座配备大幅显示屏,能观看电影等。还利用了电子业务的立体音响技术,能欣赏犹如被从四面八方包裹起来一样具有临场感的音乐。

  

  

      在拥有多项业务的索尼,部门的条块分割也一直被视为问题。其中,音乐等娱乐和电子业务之间的鸿沟很深。比如能从娱乐部门员工的口中听到诸如“电子业务的产品销售是以自己为中心”的声音。另一方面,在电子业务的员工当中,则存在“娱乐业务的人犹如‘娱乐业内人士’,难以沟通”的印象。社内曾存在这样的氛围。

  

      这种企业氛围开始改变是在前社长平井一夫出任经营首脑之后。一直在音乐和游戏部门任职的平井在当时的索尼管理层之中属于非主流派。他一直主张要“同吃一锅饭”,推动了不同业务间的合作。现任会长兼社长吉田宪一郎也继承这一路线。1月27日,将推出体现融合“音乐×小说×电子技术”的服务。

   


 

      “像是沉溺,像是溶化一般”,在2020年12月31日晚播出的日本放送协会电视台(NHK)红白歌会(相当于中国春晚的节目)上,在一处四周堆放满书籍的会场中,索尼所属歌唱组合“YOASOBI”的2名成员在电视上首次演唱了热门歌曲《向夜晚飞奔》。

  

《向夜晚飞奔》借助发行服务,以年轻人为中心走红

  

      索尼启动“打造以小说为概念的艺人”计划是在2年前。犹如红白歌会会场里所摆放的书籍所象征的那样,将投稿小说作为基础,彻底推进打动年轻人内心的歌曲创作。2019年11月歌曲发行后,以历年最快速度创出3亿次播放量。

  

      索尼原本的气质

  

      借助这一歌曲的走红进一步推进业务融合的动作也被全面展开。负责部门计划与索尼总公司的研发团队合作,利用立体音响技术,启动基于《向夜晚飞奔》小说原著的广播剧的发行。卖点是打造犹如采用最新音响设备的电影院那样,台词和效果音从各个方向传来的感觉,索尼希望借此带来新的体验。

  

      通过“新结合”这一表述最早指出创新重要性的是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Joseph Alois Schumpeter)。他指出,通过现有要素的组合,将出现新的发展。索尼原本就具备这种气质。1968年通过与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合资,设立了“CBS索尼唱片(CBS Sony Records)”,将软件定位为核心业务。1979年,索尼与外资共同成立人寿保险公司,涉足金融业务。这些均由联合创始人盛田昭夫主导。

  

      在约60年前由东京通信工业改名为索尼之际,也是盛田排除周围的反对,特意没有留下令人感觉与电子有关的字眼。不过,这种融合也并非一直都在产生积极的化学反应。

  

      借助边走边听的音乐播放器“Walkman”,索尼在1990年代席卷全世界,但到2000年代,美国苹果推出音乐播放器“iPod”之后,与能轻松下载音乐的平台一起,索尼的市场被夺走。即使是在产品制造和软件相结合的智能手机领域,苹果和中国企业也在崛起,索尼未能展现出存在感。

  

      在由aibo团队负责的新领域,还有电子与娱乐的结合,能否将这些出现的好的萌芽培育到开花结果呢?这将左右索尼今后的增长力。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