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不好当的中国名片
2015/07/17
做工精良的假冒商品在增多
义乌海关的施青松也是稽查人员之一。他手里拿着被查处的假冒古驰钱包说:“(假冒商品)如果质量一般,一眼就能看出来,但最近做工精良的东西多了。经常要聘请古驰等各品牌的专家进行鉴定”。海关拥有如同医院里的磁共振成像设备(MRI)一样的,可以直接扫描集装箱拖车的巨大检查设备。依靠人力需要4小时才能完成的每辆货车的初级检查,使用大型设备的话只需5分钟。而一旦在初期检查中发现异常,就会轮到小施等辨别产品真伪的稽查人员出场。
![]() |
负责假冒商品稽查工作的施青松 |
义乌的过去与现在
很多中国人听到义乌的名字,联想到的都是“鸡毛换糖”的故事。义乌遍布着山地,不适合农耕,特别是物资匮乏的年代,人们曾经将零碎栽培并加工而成的砂糖在其他城镇换取居民手中的鸡毛等废品,并制作成鸡毛掸子等来挣钱养家。直到最近数十年前,仍能看到一边摇着“拨浪鼓”一边将鸡毛掸子等商品抗在肩头的扁担上走街串巷做生意的义乌小贩。然而,不知从何时起,小商贩们销售的商品从鸡毛掸子扩大至各类生活杂货,在义乌的中心地段,小商品市场也日渐繁荣起来。1990年代,以义乌市为主体,成立了被称为“浙江中国小商品城集团”的企业联合体。义乌市作为生产和销售从生活用品到玩具、装饰品等所有小商品的基地,实现了迅速发展。
![]() |
上世纪80年代的义乌小商品市场 |
![]() |
如今的小商品城 |
不过,如今的义乌正面临着从单纯的小商品集散地向肩负更重要作用市场转型的局面。
成为“丝路经济带”起点的义乌
2014年11月,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访问义乌时,当地的老商户向其赠送了创业时期用过的拨浪鼓。据称,李克强接过拨浪鼓摇了摇说,我知道义乌人创业初期鸡毛换糖,摇着拨浪鼓走天下的历史。义乌小商品是中国的名片,这个礼物很珍贵,浓缩了义乌精神,要把它转赠给国家博物馆。虽然听说了这则新闻的上海市居民笑着表示“这也太夸张了吧”,不过李克强认真的态度背后透露出中国政府面临着的切实课题。
中国领导层目前正在积极推进连接中国和欧洲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构想(一带一路)”。2014年底连接西班牙马德里与中国的“义新欧货物铁路”正式开通,该铁路全长1万3000公里,从起点到终点需历时21日。义乌就位于该铁路线路的起点。铁路运营公司的高管方旭东表示,利用该铁路用时仅为船运的一半,运输成本仅为空运的3分之1,义乌处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起点。
![]() |
在义乌小商品城内,7万5000家店铺经营着180万种商品 |
不好当的“名片”
“义乌小商品是中国的名片”,李克强将从义乌出货的小商品比作是中国的名片,强调了在中国推进改革的形势下处于丝绸之路出发点的义乌的重要性。既然中国领导层对义乌如此重视,可想而知义乌海关稽查人员的小施等为了防止假冒商品流向海外,自然也是擦亮了眼睛。不过,海关检查的货物仅占整体的5%。原因据说是因为对拖车进行扫描的设备价格高昂,每台需要3000万元。
在反腐运动中被调查的政府高官的受贿额动辄就超过1000万元,如此想来,3000万元的价格并不算高。因此,从5%的货物中寻找可能存在的假冒商品,倒不如说只是中国政府在对外显示严厉打击假冒商品的态度而已。
曾经用砂糖换鸡毛的义乌其实就是作为世界工厂、以廉价劳动力换取财富的中国的缩影。中国将把获得的财富投向哪里?“一带一路”的前景又会如何?目前还不得而知。
本文作者为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 上海支局 小高航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