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能否带动中国
2015/06/26
在“一带一路”的门户——海南
西环高铁全长约345公里,是中国铁路总公司于2013年3月组建以来的第一个大型项目。该项目动工于2013年秋季。据中国媒体报道,截至2015年4月下旬,西环高铁的13个隧道已全部贯通,累计投资达190亿元,相当于总投资额的70%。除高铁外,海南省还已开始在博鳌论坛的举办地附近建设新机场。中国正在将海南建设为“一带一路”的门户。
![]() |
海南省正在加紧建设西环高铁 |
包括高铁在内,截至2014年中国的铁路运营里程已经突破11万公里。的确,铁路网延伸到内陆地区,商品流通和出行变得顺畅,可以孕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不过,从中国铁路建设也可以看出,中国难以走出依靠贷款来增加投资这一传统的增长模式。2012年中国铁道部的负债达到约2.8万亿元,到2013年9月底继承铁道部的中国铁路总公司的负债同比增加了26%,增至3.5万亿元以上。
中国领导层力争实现兼顾稳定增长和结构改革的“新常态”。摆脱过剩贷款(去杠杆化)也是“新常态”的目标之一。不过,今后依赖贷款扩大投资的周期可能会加速。据中国媒体报道,截至2015年的十二五计划最初预计铁路投资额约为2.8万亿元,但实际将增至约3.5万亿元。从2016年开始的十三五计划最初预计投资3万亿元左右,但很多观点认为,实际投资额会达到3.5万亿~4万亿元。
铁路概念股被追捧
铁路也是中国的对外出口的战略商品。作为“强强联合”的象征而决定合并的中国南车和中国北车等的铁路概念股在中国股市深受追捧。虽然没有显著的业绩改善,但中国股市几乎每天都在流传着“一带一路”、“国有企业重组”等关键词。以国有企业为中心,股价正在剧烈波动,呈现出“政府主导行情”的局面,对于虚实参半的政策预期在支撑整体股价。
![]() |
“今后的5年10年,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可能性非常大,我甚至觉得是五五开”,据中国媒体报道,中国财政部长楼继伟4月下旬在北京清华大学举行的论坛上如此表示。楼继伟举出人口老龄化加剧等原因,强调积极发挥市场力量的结构改革的必要性。中国高官在公开场合承认中国经济增长的触顶风险实属罕见。
中国领导人也非常清楚,过剩贷款将成为经济的沉重负担。另一方面,则面临两难局面——如果放慢投资,目前的经济有可能进一步下滑,进而对就业产生负面影响。中国领导层在4月底的政治局会议上决定要发挥投资的重要作用,明确了将重心转移至经济刺激政策的姿态。受贷款困扰的地方政府也都打算以“一带一路”为旗号,启动新的投资。如何摆脱对贷款的依赖?中国面向出口战略的轨道看似仍未完工……
本文作者为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北京总局 大越匡洋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