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习近平和安倍笑着握手
2014/11/21
![]() |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左)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日首脑会谈前握手(11月10日,北京人民大会堂) |
由此,我联想到了中国最大的综合性企业集团——中信集团的董事长常振明去年秋季到日本访问时候的事。为了寻找缓和中日紧张关系的突破口,常振明率领中国主要企业的经营者与日本经济界人士和政府官员举行了恳谈。虽然这只是一次民间交流,但在其背后中国政府的态度也在发挥作用。
这是媒体在采访常振明与熟知的日本大企业的经营者会谈时的一幕。当记者举起相机准备拍照时,常振明脸上的笑容突然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幅严肃的表情。
不过,据说在回国前中国代表团单独举行联欢会上,则是一片和谐热闹的气氛,大家对日本的热情接待表现出了喜悦之情。常振明年轻时曾在日本的大型证券公司进修。即便如此,他或许仍顾忌自己和日本人谈笑风生的画面被媒体报道后将会引起国内怎样的反应。
与领导人的合影很管用?
|
这一点进驻中国的日本企业也很清楚。某日本大型企业的中国负责人曾向我讲过这么件事。据说他把与时任总理温家宝的合影夹在护照里,在和当局发生纠纷被要求出示护照时会派上用处。
一位熟悉中国情况的日本证券公司的经济学家也表示,与日本相比中国的政治家经常会将情绪外露。2000年,时任国家主席江泽民被香港记者的问题激怒,当场痛批记者的事应该有很多人都知道。
当然,日本的政治家有时也会在人前情绪激动。但是,当我在YouTube上看到江泽民在记者前走来走去大声批评记者的视频后,不免感觉中国政治家情绪表达的程度的确与日本政治家有别。
情绪的表达方式不是可以单纯评价好坏的问题。一般来说,日本人在海外经常被指“表情匮乏、搞不懂在想什么”。虽然同为亚洲人,但是在情绪表达上却似乎有些不同。
严肃表情所传达的信息
回到习近平主席的话题上来,时隔约3年实现的中日首脑会谈无疑代表中日关系朝着改善的方向迈出了一步。但是,中方似乎是希望以小步前行。
事实上,中国的地方政府和企业确实有愿望与日本企业展开业务合作。日本的环保对策和节能技术对中国依然具有吸引力。如果此次习近平微笑着与安倍握手,估计中方的相关人士会将其理解为“可以去做”的一种暗示。
但是,习近平主席并没有这么做。中国媒体报道了严肃表情的习近平主席画面,虽然一言未发,但这其中所要传达的信息却是显然的。
中国政府日前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方针。但从实际情况看,在中国,领导的脸色会对政府机构、企业产生很强的影响……
本文作者为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编辑委员 吉田忠则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