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个指数能反映当前中国经济?
2016/06/29
![]() |
那么,这是什么原因呢?在上海证券交易所,金融和能源2个行业的股票占总市值的近一半。同时,机械等“重厚长大”型产业比率也很高。不良债权不断增加的银行和存在供应过剩的制造业是目前形势最为严峻的部门。这些行业的股价低迷自然在预料之中,而整体指数行情也容易被这些低迷行业拖后腿。
从2015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行业构成来看,以服务业为中心的第三产业的比率首次突破50%。电影的票房收入比上年增长近5成,据称2017年将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换言之,以传统经济为中心的上证综合指数并未全面反映这种经济结构的变化。
作为更加贴近实际感受的指数,市场相关人士列举的是深圳综合指数。其特点是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的全部股票计算,其中IT、消费品和保健行业的比率很高。从过去3年的涨跌来看,与仅上涨4成的上海交易所相比,深圳则涨至约2倍。在每天的交易额方面,深圳也已经达到上海的2倍,可以说市场的主角已经换位。
法国巴黎银行(BNP Paribas)仅聚焦享受消费主导型经济益处的“新经济”股票,编制了自主的指数。4月,该行与美国公司携手,开始发布“S&P New China Sectors Index(标普新中国行业指数)”。
令人感兴趣的是,在纳入指数的前10大股票中,9只股票是在中国本土(上海和深圳)以外上市的公司。中国互联网三巨头腾讯控股、阿里巴巴集团和百度的上市地是香港和美国,总市值合计接近50万亿日元。也就是说,在本土市场之外,也存在很多支撑中国经济的增长股。股价指数被视为反映一个国家经济的镜子,但如果改变一下观察的角度,就能发现另一个层面的中国的雄厚实力。
日本QUICK新闻 香港 森安圭一郎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