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人士”何时再现
2016/10/11
![]() |
单纯依赖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经济增长是行不通的——9月5日在中国杭州,二十国集团(G20)首脑会议结束后的记者会上国家主席习近平这样强调。这还可以视为推进结构改革这一面向中国国内的宣言。
![]() |
5月《人民日报》头版刊登了称为“权威人士”的访谈,文章表示“避免用‘大水漫灌’的扩张办法给经济打强心针”、“高杠杆必然带来高风险”、“结构性改革是一场输不起的战争”等,呼吁以改革为先。很多观点认为,访谈反映出了习近平周边人士的看法。
在中国领导层内部,似乎曾有意见认为如果急于推进改革,经济可能明显恶化、应进一步推出监管放宽和促进创业举措,但在报道刊登的稍早之前,据称就“优先结构改革”达成了一致意见。
随着春季公共投资的扩大以及银行贷款激增,在地方政府官员等之间,出现了期待。北京的外交相关人士称,“权威人士”的谈话有告诉地方官员,中央领导层的意见已经统一为改革优先的意图。
不过,中国经济的异变至今仍在持续。尤其是民间投资增速放缓,1~8月累计放缓至仅比上年同期增长2.1%。考虑到2015年全年比上一年增长10.1%,可以说是急速放缓。国有企业投资增加约2成,总算支撑了整体水平。
在领导层内部,担忧经济前景的声音似乎再次升温。据说也有声音担忧“有可能并非是L型,或许进一步下滑”。今后,要求扩大财政刺激的呼声有可能加强。
日本在面临严重不良债权问题的1990年代,关于推进改革还是刺激经济,政策方针持续摇摆不定。中国经济能否走出困境、走上高效且可持续的增长轨道?世界正在关注中国结构改革的走向。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