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造肉在追赶美国
2019/09/25
在中国大陆,经营以植物为原料的“人造肉”的企业正在崛起。人造肉作为汉堡和中华料理中使用的肉的替代品备受关注,人造肉新兴企业相继成立。目前已经有数十家企业展开竞争,现有的食品企业也正在加紧推进人造肉的商用化。出于对人造肉市场的期待,大型食品企业烟台双塔食品的股价和年初相比上涨至3倍以上。在猪肉消费量占世界一半的中国大陆,从食物自给自足层面来看人造肉也备受关注,呈现出追赶领先的美国企业的势头。
位于广东省深圳市的素食餐厅“青苔行星”9月推出了人造肉汉堡,当地一位吃过这款汉堡的20多岁姑娘表示,“没想到这么好吃,和真肉一样”。
![]() |
“青苔行星”的人造肉汉堡(9月16日,香港) |
这款人造肉汉堡售价88元。普通汉堡连锁店的汉堡价格在10~50元,相比之下人造肉汉堡很贵。但是上市半个月时间销量已经超过1万份,很受欢迎。
位于香港市中心的素食餐厅“Green Common”最近也增加了使用人造肉的菜单。畅销菜品为“新博多拉面”。拉面浇头中的肉沫使用人造肉“新猪肉(Omnipork)”。从大豆、豌豆、香菇和大米中提取必要成分,做成类似肉馅状态后再定型,遇火后会像真肉一样有弹性,在不被告知是人造肉的情况下食用,很难和真肉区分开来。
![]() |
“Green Common”采用人造肉浇头的拉面 |
这款人造肉由新兴企业Right Treat历时2年多开发,从2018年开始面向香港的餐饮店等销售。目前,用户包含粤菜餐厅等已经达到1000个,日渐普及。近期还将面向中国大陆销售。计划进入泰国、台湾和日本等亚洲市场,2020年内把海内外的用户增至1.5万家店铺。
在中国大陆,如今人造肉被用于越来越多的料理。除了汉堡外,还计划用于小笼包、担担面等各种菜肴。9月,还出现了使用人造肉馅料的月饼。这款月饼由2019年夏季刚刚成立的人造肉开发初创企业珍肉与上海的老牌点心厂商共同开发。
![]() |
珍肉与上海老牌点心厂商共同开发的人造肉月饼 |
在中国大陆,人造肉之所以出现普及势头是因为肉类消费量急剧增加。美国农业部等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人均年肉类(猪肉、鸡肉、牛肉)消费量为74千克,在过去15年里增加3成。中国成为全球第一大肉类进口国。
中国人最喜欢吃的猪肉最近出现了大问题。受非洲猪瘟蔓延影响,供需趋紧,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生猪的价格在最近1年里上涨至约2倍。因此人造肉被寄予厚望。
![]() |
Right Treat的杨大伟CEO(9月16日,香港) |
目前,人造肉的价格是真肉的1.5倍左右。不过,Right Treat公司决定从10月中旬开始把人造肉的价格下调12%,预计今后企业将进一步降低成本,人造肉对消费者的吸引力将越来越大。美国企业也开始着手获取中国大陆市场,大型人造肉厂商Beyond Meat与香港Green Common携手,力争在中国大陆扩大销售用于制作汉堡肉饼的人造肉。
股市对人造肉的期待也出现升温。烟台双塔食品当前的股价上涨至年初的3倍多,中国大陆最大猪肉食品企业万洲国际的股价也上涨了20%多。美国的情况也是一样。拉动美国市场增长的Beyond Meat于5月在纳斯达克上市,总市值已经超过1万亿日元。
Beyond Meat和竞争对手美国Impossible Foods获得了比尔盖茨的出资,李嘉诚也对Impossible Foods出资。从备受著名实业家关注、解决社会性课题的层面来看,人造肉市场也具备容易吸引资金的环境。
![]() |
大型调查公司Zion Market Research的数据显示,预计到2025年人造肉全球市场规模将达212亿美元,比2018年增长8成。业内有声音指出,从中长期来看,将与高科技领域一样,出现中美围绕食物供给的主导权之争。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比奈田悠佑 广州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