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车刘化龙:海外销售将提高到25%
2017/10/31
在刚刚闭幕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期间,中国中车集团董事长刘化龙接受了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等的采访。刘化龙表示中车将在全球建设新厂,加速布局,将海外销售额占比从现在的8%提高到25%。在国际化市场,包括日本企业在内的铁路事业的竞争或将进一步激化。
记者:海外铁路装备和海外铁路投资有什么新的项目?印度市场的情况如何?
刘化龙:在这几年当中,中车的走出去主要是推动三个转变。一个是要从市场层面推动我们的产品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转变,以前的出口都是比较通用的大陆型的,现在这出口都是比较高端的,所以出口的对象和市场发生了变化。10月16日,我们出口美国波士顿地铁已经在长春顺利下线等等。第二个,主要推动从局部向全球的转变。目前中车在全球20多个国家有70多个机构,同时在研发中心的设置上,我们有13家境外的研发机构。第三从产业链来说,中国中车从以前的走出去,到现在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从“走出去”变成“融进去”。
![]() |
那么在这三个转变的同时,我们加快市场开发,在订单上怎么扩展。十八大以来,取得的效果是比较好的,海外签单量增长了126%。第二是加快了市场结构的快速优化。从以前的传统市场,基本上是亚非拉,到最近几年我们到了欧洲、澳大利亚、美国市场。第三是加快国际化的步伐。比如境外研发中心的设立,十八大以来这五年,我们境外员工资产和员工总数是增长了10倍,这个变化是巨大的。从侧面认证了一带一路开放的战略是正确的。第四,我们在业务模式上做了一些积极的探索。比如在发达国家,美国的波士顿、芝加哥等生产基地,在发达国家应该怎么做,也是大家关注的。包括您刚才提到的印度市场,怎么结合印度的实际去开发印度市场,我们都在努力探索。同时我们注重加快中车品牌的打造和提升,通过这一系列的工作,在走出去这一块能得到一个很好的体现。
![]() |
刘化龙 |
记者:中国中车走进了美国市场。
刘化龙:大家关注我们为啥要到美国市场去。我觉得美国市场对品质、供应商和技术标准的要求较高。在美国市场行得通,符合美国的要求,其他市场就更好打开了。现在确实西方市场有维护自己市场的趋势,设置或者说是遇到一些壁垒,或者说是技术障碍。这方面,我们也会采取一些措施,一个是互利合作共赢,共同开发第三方。第二,可以采取一些并购的手段,联合研发、共同走出去等措施,还可以通过其他一些更有效的手段,和大家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开发市场。
记者:中国政府采取了做大做优做强国有企业的方针,中车好像是典型。
刘化龙:这几年,高铁高端装备得益于好的形势,中国中车在海外发展得比较快。中车走出去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在全球竞争中的市场份额中取得了中车应得的部分。中车走出去的特点、制胜的原因是:第一,中车走出去有一个很好的环境,难得的发展机遇,包括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包括国际市场的需求,包括国际合作之间密切的协同等。第二,中车走出去最为关键的是中车整合之后持续创新能力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了很大的加强,带动了核心产品,包括主产品的质量和档次不断提升,逐渐被大家认可和接收。创新能力和竞争实力得到了有效的提升。第三,中车产业结构的特点,产业链比较完整,这样在国际竞争当中反应速度就比其他企业要快,同时研发周期、交货期都有一定的优势,这样我可以为客户提供综合性价比比较好的产品,这也是我的核心竞争力。第四,中国铁路这几年发展变化很大,中国所有的车型,包括我们已经出口到102个国家和地区,83%有铁路的国家都用过中车的产品,我们积累了很丰富的运营经验。
我们和国际上竞争伙伴,包括日本也有一些竞争伙伴,是一种竞争加合作的关系。有时候为了一个市场,大家发挥各自的优势,有时候大家是共同开发合作开发同一个市场,实现优势互补。
记者:中车的营业收入中海外占比的目标是多少?
刘化龙:中车的自己的结构中,海外占比还不高,正在国际化。在欧美市场的开发和其他一些更高端市场的开发,中车的参与度和所占的比重还是不高的。站在中国这个总体市场上,中车发展很快,但是在全球的视野,未来的发展和成长的空间还是很大的。近期的目标是达到销售收入的4分之一左右,现在的目标还很低,达不到这个数。我们想在十三五期间,2020年这是我们一个初步目标。
记者:德国西门子和法国阿尔斯通似乎要合并。
刘化龙:关于阿尔斯通和西门子合并,大家都很关注。作为中车的想法,第一,产业之间的合并和重组是一个趋势。我们的态度是只要利于行业的发展,只要利于把最好的产品和技术贡献给用户和社会,我们觉得企业之间的合并重组是正常的。第二,大家在重组和合并的过程当中,肯定会对其他各方、对这个产业、对这个市场格局会带来一定的影响和冲击,这种影响和冲击也更利于大家尽快地完善和提升自己。这样也利于我们这些企业共同发展。第三,我觉得也有机遇。大家这种重组成为一个常态之后,大家都可以合作。包括日本发展得比较好的企业也好,轨道交通的世界巨头也好,包括西门子本身业务也在不断地调整。重组和合并对大家会带来一定的影响,会引起大家的关注,同时我认为不管谁和谁重组都会对提升企业和行业的整体能力水平有益的。
![]() |
在实行国际化的过程当中,并购重组境外企业也是一个常态。但是这个东西就像两家谈恋爱,是双方的,需要两方都接受的,一方情愿也没有意义。所以关于并购,我们也在积极探索,也在有序和慎重地推动。
记者:2016年秋季,中车开始研发最高时速600公里的磁悬浮。
刘化龙:围绕后续如何在高速铁路上发展,中国也在积极探索。未来探索的路径两条:一条是轮轨技术,一条是磁浮技术。轮轨技术主要是350公里以上的车怎么做,350公里以上的车,中车在进行研制。这是科技部的国家重点专项,按照我们的计划,应该说在十三五期间,400公里时速的列车从中车装备角度是可以完成试制和相应的试验。
不见得所有铁路的运营速度都要提到400公里,因为需要考虑综合的运营成本,开通高速之后的能耗和经济效益、综合平衡等。只是在装备这个角度,中车在研究400公里的列车。至于什么时候投入运营,是在国内投入还是在国际投入,要看市场的情况和综合发展情况。
围绕未来的高速磁悬浮,国家已经立项,600公里的磁悬浮,这个也是由中车牵头来进行研制。大的时间计划也是在十三五末期要完成样车的相关工作。不管是低速磁悬浮还是高速磁悬浮,包括600公里的磁悬浮,我们都会积极参与,会慎重地把握一些市场机会。
记者: 9月21日,复兴号开通了350公里的运营速度,这是在目前世界上运营速度最快的。
刘化龙:复兴号开行之后,大家还是比较关注的。到目前为止,整个运行状态也是比较好的。从我们制造商的角度,和和谐号相比,有几个比较突出的变化。第一是乘用条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家乘车的舒适度和方便性、WIFI等都感觉更好。第二,运营过程中,我们对车的健康管理和对车的动态监控现在是比较到位的。现在在线上跑的,每30秒都可以在后台掌握这个车的情况,一些关键性能和核心指标,在制造厂这边都可以监控得到。这样就可以保证运行安全。在检测过程中所有发现的问题和有波动的要项都可以及时给予关注,等这个车每天晚上回来的时候可以给予重点关注。所以对运行安全改善是很大的。第三,从复兴号后续的投放,我们会按照铁路总公司的需求,近期来说,还是有一些比较积极的信息。我们会按照总公司在这个线路上开行的需求,全力以赴地满足用户对产品的需要。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