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的路还能走多远
2016/04/21
![]() |
比亚迪将公司命运押注在插电式混动车“唐”(左)等环保车业务上…… |
2015财年净利润达到28.2亿元,扩大至上财年的6.5倍。主要原因是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销量达到5万8千台,增长至约3倍。其“推动力”则是政府丰厚的补贴。
中国目前将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等环保车称为“新能源汽车”,企业每销售1辆,最多可获得6万5千元左右的补贴。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基本各承担一半,2015年起在全国各地实施。
得益于这项制度,在环保车之中,出现了能以等同于汽油车价格购买的汽车。以比亚迪最为畅销的插电式混动“秦”来说,原本每辆售价约为22万元。但受益于补贴,价格降到了约15万元,达到了和一般汽油轿车不相上下的水平。
另外,环保车还能无条件获得牌照,这也对消费者构成吸引力。在中国的大城市,为了缓解交通拥堵等,正对私家车上牌进行限制。在部分城市,要尽快上牌,只能通过竞拍并支付高额的费用才能购买。而环保车则能省去这笔开销。
![]() |
符合补贴制度的车型需要获得政府的认定。但这一选定标准并不明确,因此在不透明的制度下,很多大型外资厂商未能获得支持。
为此,中国厂商事实上在未和海外厂商展开竞争的情况下,在环保车市场占据了优势。2015年,中国环保车市场规模激增到33万辆,约为2014年的4.4倍。以占到市场份额约30%的比亚迪为首,整个市场几乎被中国本土厂商垄断,第二位是众泰(份额约12%),第三位是康迪(10%)。
比亚迪2016年将进一步发起攻势,力争使新能源车销量达到2015年的2倍以上,达到最多15万辆。
比亚迪1995年在广东省深圳市成立,主要从事电池业务。自创业以来,20年的经营可以说是在一次又一次的“押注”。
该公司预计中国将实现汽车普及,于是2003年收购了商用车厂商,开始涉足汽车领域。2005年上市的轿车虽被批效仿丰田的“卡罗拉”,但因其“低价高性能”而聚集了人气。当新车销售陷入低迷后,比亚迪又乘着光伏电池市场不断扩大的浪潮,开始向这一领域发起攻势。但随后,在欧洲出现倾销问题,业务开始萎缩。
而眼下,比亚迪可能会再次面临大起大落的经营。原因是针对环保车的补贴制度将于2020年结束。比亚迪该如何描画不依赖政府支援的增长战略呢?考验制造业真正竞争力的日子已经不远。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