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关系中的日本多角度思维外交
2018/10/23
9月12日在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举行日中首脑会谈时,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表情很柔和。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表示希望中国放宽日本产食品进口限制,据说习近平表示日本大米很好吃。平时总在思考与日本关系的中国领导人谈到私人话题很罕见。在这次会谈中确定了安倍10月访华。
访华的协商于9月下旬在风景名胜地苏州的“金鸡湖大酒店”举行。据悉,中国政治局委员杨洁篪与日本国家安全保障局长谷内正太郎一起散步时表示:中国有句俗话“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请多呆一些时间。据称,中日直到最终阶段都在商讨邀请安倍赴大数据产业取得进展的贵州省贵阳的计划。
![]() |
1978年时中日签署和平友好条约。左起为当时的中国副总理邓小平、中国外交部长黄华、日本外长园田、时任日本首相福田 |
中国眼中是似乎1989年的再现。在因天安门事件而遭到西方国家经济制裁之际,中国将日本定为突破口。日本最早决定解除经济制裁,促成了1992年的天皇访华。
1972年,当时的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与苏联对立的中国,为邦交正常化铺平道路。日本与中国于同一年实现邦交正常化,1978年签署和平友好条约。过去的中日关系犹如在追随中美关系,但在冷战终结、美国“1强”时代终结的如今,这种相关性也发生改变。
![]() |
2018年9月的中日领导人会谈(符拉迪沃斯托克) |
安倍与美国总统特朗普建立蜜月关系,同时还将回应中国的秋波。对于因美国感到警惕而当初持慎重态度的中国“一带一路”,日本也显示出合作姿态。
针对日美合作的“自由开放的印度洋太平洋战略”也表示,“对抗一带一路的信号不好”。此外,安倍与因入侵乌克兰而遭到欧美批评的俄罗斯总统普京的关系也很良好。
正如与中俄外交所象征的那样,安倍身上可以看出与容易倒向对美一边倒的过去日本政权存在差异的多角度思维。
中美在今年夏季以后打响贸易战,呈现主导权之争的局面。特朗普表明撕毁美国与前苏联签署的《中程导弹条约》,美俄的军事对立也令人担忧。
战后的日美虽然在经济方面发生摩擦,在安全保障方面却坚如磐石,但特朗普暗示用经济和安保做交易。日本在与中俄积极交往的同时,能否像以前那样维持日美同盟关系这种不安难以消除。
今后,日本外交全面受到考验的多角度思维将紧贴威胁日美根基和东北亚稳定的安保风险。
中日两国和平友好条约生效,到10月23日迎来40年。安倍将于25~27日访华,26日与中国最高领导人举行会谈。中日关系今后将走向何方?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重田俊介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