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解读安倍外交:5年访68国 中韩是空白

2018/08/20


      8月15日,日本迎来了平成时代的最后一个“终战日”。战后的日本外交一直以日美的同盟关系和与中韩的关系为轴心。日本首相安倍晋三2012年12月第2次上台执政后,提出开展“俯瞰地球仪战略外交”。在上台5年零8个月的时间里,他保持着每月1次的出访频率。不过,在对中国和韩国外交方面,虽然借出席国际会议和冬奥会之机访问过中韩,但是尚未实现“单独访问”。

 

      (编者注:“单独访问”在日本外交上是指政要等不以参加国际会议或国际性活动等为目的,而是专门针对某国和地区的访问。)

    

      2012年12月之后,安倍访问了76个国家和地区。与过去的长期政权相比,大幅超过中曾根康弘前首相和小泉纯一郎前首相,创历任首相之最。其中,安倍以日本首相的身份首次访问的国家有22个。

    

  

      以美国为轴心的日本外交并未发生变化。安倍访问美国13次,超过历任首相。虽然美国总统从民主党奥巴马政权更迭为共和党的特朗普政权,加上借国际会议之机的会晤在内,日美首脑会谈次数达16次。安倍如果能在自民党总裁选举中获胜,还预定出席今年9月的联合国大会。

  

      中日领导人的出访频次比较

 

      除了双边框架外,安倍试图通过多边框架来解决外交案件。目的包括从亚洲与欧洲那些与朝鲜保持关系的国家收集信息等。从地理上来看,安倍还将目光指向东南亚、中亚、中东和非洲等广泛区域。

    

      据中国媒体的报道,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自2012年11月就任党中央总书记的5年里,对约50个国家进行了访问。而安倍在第2次担任首相后的5年里访问了70个国家和地区,可以说出访频次超过习近平。

  

      安倍的出访分为借七国集团(G7)峰会等多国首脑齐聚的国际会议之机的访问以及国事访问等单独访问。单独访问更易给出访国留下深刻印象。在5年零8个月的时间里,安倍对68个国家进行过单独访问。占日本承认国家总数(195个)的35%。

 

      不过,如果将目光转向尚未实现单独访问的地图上空白地区,就会发现安倍外交目前面临的课题。

 

      首先是尚未对中国和韩国进行单独访问。安倍曾在2014年和2016年访问中国,在2015年和2018年访问韩国,但均是借国际会议及冬奥会机会的顺便访问。日本与中韩分别在尖阁诸岛(中国名:钓鱼岛)和慰安妇等问题上存在对立,与两国的关系改善仍在推进过程中。

   


      安倍讨论在9月的自民党总裁选举中第3次当选后,于10月访问中国。这是配合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这一节点的访问构想。其中讨论的包括年内在北京举行中日韩首脑会谈的方案和实现单独访问中国的方案。

  

      最大的空白——非洲

 

      非洲大陆上也有大片外交空白区域。安倍仅单独访问过埃及等5个非洲国家。由于出访非洲所需时间较长,优先顺序被置于相对靠后,不过世界的首脑正致力于强化在非洲的影响力。

  

      中国将“一带一路”相关基础设施投资扩大至非洲。习近平7月对南非和塞内加尔等4国进行了访问。这4国均是安倍从未访问过的国家。7月,印度的莫迪总理和土耳其的埃尔多安总统也相继出访非洲。

   

      安倍为实现能源的稳定供给和扩大业务合作,积极访问中东地区,不过伊朗成为一大片空白区域。自1979年爆发伊斯兰革命以来,美国与伊朗长期对立,日本首相对伊朗的访问自福田赳夫1978年访问以来一直处于中断状态。一方面,习近平在2016年访问了伊朗。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