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安倍长期政权(3)失去无党派层的支持
2018/07/09
安倍要实现政策离不开稳定的内阁支持率。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此前就是凭借较高的内阁支持率来推进“安倍经济学”。日本近年来出现较高内阁支持率的情况并不少见,反倒是如何维持这一局面成为把控长期政权命运的关键。
从安倍政权的内阁支持率演变来看,其和成立之初便获得创记录高支持率的小泉纯一郎政权有着相似之处。
![]() |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进行的舆论调查显示,宣称“打碎旧自民党”的小泉内阁支持率从2001年4月的80%起步,当年6月达到了85%。2012年12月安倍第二次上台执政时的内阁支持率为62%,到2013年4月上升到76%。
其原因均为在得到自民党稳定支持的基础上,小泉和安倍还得到了无党派等非自民党阶层的广泛支持。
首相溢价
所谓首相溢价,是指“不支持自民党但支持内阁”的阶层。内阁支持率减去自民党支持率就是首相溢价的数值。用支持率最高时的情况进行比较,小泉政权的溢价数值在2001年4月为37个百分点,安倍政权在2013年4月为20个百分点。
![]() |
安倍晋三就森友文件改写问题道歉(3月12日,首相官邸) |
问题就在于内阁不支持率与无党派阶层的关系。在小泉政权末期的2006年7月,内阁支持率为46%,与“不支持”的44%不相上下。当时在无党派阶层中,“不支持”上升到54%,远远高于“支持”的25%。而在小泉政权成立之初,曾获得78%无党派阶层的支持。
从安倍政权的情况来看,2018年5月的内阁支持率为42%,不支持率达到53%,是其第二次上台执政以来不支持率的最高点。无党派阶层有70%的人回答“不支持”。在全部回答者中,无党派阶层的占比已由安倍第二次上台执政时的14%提高到30%,增加了一倍还多。
安倍政权的“支持与不支持”呈现两极分化趋势。对于是否支持内阁的提问,在2018年5月的调查中只有5%的人回答“不知道或说不清”,降至安倍第二次上台执政以来的最低点。回答“不知道或说不清”的人在2016年1月曾达到过19%,但最近2年一直低于小泉政权时期。小泉政权时长期徘徊在1~2成水平。
由于采取小选区制,作为“选举的脸面”,党首的人气更容易影响选举结果。
影响选举结果
日本过去的长期政权也屡屡受困于支持率问题。根据每日新闻社的舆论调查,佐藤荣作内阁的支持率在成立之初的1964年11月为46%,到1972年4月滑落到19%。尽管1972年5月实现了冲绳返还日本,但仍无法恢复凝聚力,佐藤荣作不得不下台。
中曾根康弘内阁由于提出营业税法案而受到强烈批评,在1987年3月不支持率达到52%,远远高于支持率的23%。
美国特朗普政权也出现支持与不支持两极分化的情况。支持率大幅波动与两极分化似乎已成为发达国家的共同现象。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白岩HIONA、甲原润之介、飞田临太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