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的“钟摆”在摆向中美哪方?
2017/11/14
美国总统特朗普11月10日在访问地越南岘港发表演讲,呼吁称“我们是印度太平洋地区的伙伴、是同盟国”,彰显出继续参与亚洲事务的姿态。不过,特朗普在“美国优先”原则上并未让步,将抛弃通过多边谈判把自由贸易的规则和理念扩大至整个地区的先导者的责任。另一方面,日趋崛起的中国则一心想要进一步扩大作为大国的影响力。围绕亚洲主导权的“钟摆”还能摆回到美国一边吗?
![]() |
“我来到这里,是为了构建与所有印度太平洋各国的友情与纽带以及合作加强贸易关系”,首次全面表明亚洲政策的特朗普表示,“共享‘自由而开放的印度太平洋’这一愿景令人感到自豪”,明确了继续参与亚洲事务的姿态。
美国在军事实力上压倒中国
当然,特朗普称“就像全部国家都最先考虑本国一样,我也认为美国最优先”, 打了预防针。为自己决定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进行了辩护,强调称“将与奉行公平、互惠贸易这一原则的国家签署双边贸易协定”。再次彰显出与重视基于多边框架的国际合作的奥巴马前政权的差异。
抓住转向本国优先的美国的空隙、寻求掌握地区主导权的是中国。在特朗普之后发表演讲的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表示,“亚太的和平、稳定、繁荣属于全体亚太人民,亚太的未来要靠亚太人民携手创造”,显示出将加快构建自主的势力范围。中美隔着太平洋展开交锋的局面正在加强。
当然,在安全保障方面,仍然是美国的军事实力压倒中国。特朗普也明显转向“以实力求和平”,强调了强有力的美军的存在。决定配合自己出访亚洲、在西太平洋实施同时动用3艘美国航母的罕见的军事演习,以牵制朝鲜。而在南海,美国也始终注视着中国的行动,自特朗普上台以来,美军已展开了4次“航行自由”行动。
在这方面,特朗普与奥巴马前政权的差异明显,奥巴马前政权宣称“战略性忍耐”,事实上对朝鲜核试验与导弹开发置之不理,同时多次驳回“航行自由”行动提议。
但美国仍缺乏应该与安全保障构成两个车轮的经济外交战略。
自2008年雷曼危机以后,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存在感下降,而中国的影响力迅速提升。观察东南亚主要国家可以发现,2007年菲律宾和泰国的最大进口国是美国和日本,但如今居首的都是中国。此外,中国资金也在涌向亚洲。但是,特朗普政权决定退出可以让亚洲的“中国化”踩下刹车的TPP,主动抛弃了主导贸易和投资规则制定的地位。
![]() |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举行仪式欢迎美国总统特朗普到访(9日,北京,kyodo) |
不过,美国并未减轻对中国的警惕。“不能(让亚洲)成为‘掠夺经济’蔓延的无秩序的地区”,美国务卿蒂勒森如此表示。这一发言意识到的是中国推进的 “一带一路”经济圈构想。美国对这一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巨额资金、如果对方难以偿还就将获取经济权益的手法抱有警惕。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的西拉史密斯(Sheila A. Smith)质疑称,“美国在没有TPP的情况下,又将如何建立经济秩序呢”。
主导权之争日趋激烈
有观点认为,中国经济保持年均近7%的增长,到2030年代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亚洲对中国的依赖加强是自然而然的趋势。但是,正如中国的海洋战略所象征的那样,中国不惜与亚洲各国发生摩擦。为此,亚洲对“中国化”加速的不安也根深蒂固。泰国英文报纸《国家报》(The Nation)在9日的社论中呼吁称,“特朗普必须淡化美国优先的立场”。
本来应维护地区稳定的美国要如何应对动摇亚洲秩序的风险呢?对于这一疑问的提示是存在的。
特朗普在出访亚洲期间,多次提到“力争形成自由而开放的印度太平洋地区”。其构想是拉拢共享法治等价值观的澳大利亚和印度,建立自由贸易和海洋安全保障的框架。这原本是日本提唱的战略,美方表示了赞同。日本的外务省高官表示,“将特朗普政权拉入多边框架的意义重大”。
特朗普政权的亚洲战略至今仍缺乏具体举措,因此存在日本和亚洲拿出智慧的余地。在期待中国经济实力的同时,亚洲对“中国化”不受控制地推进感到不安。特朗普能否准确理解这一现实?这或将成为美国今后能否继续掌握亚洲经济与外交主导权的关键。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永泽毅,张勇祥,富山笃 越南岘港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