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在经济实力外的另一个逆转
2016/06/06
美国知名智囊组织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CSIS)4月在主页上发布的分析引报告起了日本安全保障当局者等的关注。
原因是这份报告警告称,在围绕尖阁诸岛(中国名:钓鱼岛)的攻防中,相比日本,中国未来有可能占据优势。作为依据,报告介绍了中国以迅猛势头增加海监船的情况。
![]() |
关于领海和近海的巡逻,日本由海上保安厅负责,而中国方面由海警局负责。如果发生争端,军事力量将起决定作用,但这样的危机应该很少发生。而在平时,上述海上警备力将明显影响东海的秩序。
“不仅是海军力量,中国同时还在迅速增强海警局的体制。这样下去,东海的力量对比有可能有利于中国。”
事实上,日本政府自约4年前就注意到“逆转”的迹象,一直私下里向美国政府表达危机感。没想到这终于成为现实。
在比较中日两国的海上警备力量时,关键是中国能抵达尖阁诸岛(中国名:钓鱼岛)附近的千吨级以上的大型船只数量。中国并未公布详细统计数据,但综合中国方面的报道和资料会发现,截至2013年前后,日本仍占据优势。
但到2014年,日本为54艘,中国则达到82艘,中日发生逆转。到了2015年,日本增至62艘,而中国达到111艘,日本被远远甩开。2016年以后,预计差距将进一步扩大。
当然,中国海警局还管辖着南海,并未将所有大型船只一直部署于东海。但是,中日逆转的影响已经开始波及东海。
最令人担忧的是对尖阁诸岛(中国名:钓鱼岛)的影响。目前,中国海监船不断进入相关海域。
据日本海上保安厅统计,2014年之后,中国海监船进入日本主张领海的天数方面,平均每月为2~3天。2012年9月日本对尖阁实施国有化后,当年及之后的2013年平均每月的进入天数在7~8天,如果单从天数来看,中国的攻势有所缓和。
但是,从海上巡逻的一线来看则并不能这么说。据多位日本安全保障相关人士透露,接近尖阁诸岛(中国名:钓鱼岛)的中国船只近年来加速趋于大型化。
船体变大的话,恶劣天气下船体也不会摇晃,易于长时间在相关海域停留。航速也会变快,容易摆脱日本巡视船的追踪。
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基于中国方面的统计数据,介绍了令人惊讶的数字。据称接近尖阁诸岛(中国名:钓鱼岛)的中国海监船的平均总吨数方面,2014年仅为2200吨,而2015年则增至3200吨。
日本海上保安厅目前仅拥有17艘3千吨级的巡视船。虽然目前中国海监船的危险性挑衅行为并不突出,但如果涉及“力量比试”的话,日本很可能陷入被动局面。
尖阁(中国名:钓鱼岛)国有化之后,中国派出大量的海监船,向相关岛屿激烈施压。结果,反而促使日美团结,2014年春季奥巴马总统明确表示尖阁适用于《日美安保条约》。
美国国防部的智囊团指出,“中国从中吸取教训,停止做出极端危险性的挑衅行为,取而代之,中国改为实施通过船只的大型化逐步加大对相关岛屿施压的战略”。
可以说,中国的目的是通过逐渐施压的持久战,在不招致美国介入的情况下打破日本对尖阁诸岛(中国名:钓鱼岛)的实际控制。
除了中国的海监船之外,日本方面还在警戒中国渔船的动向。其原因是最近进入尖阁海域作业的中国渔船出现增加。
最突出的是2014年的208艘,与2011年相比激增至26倍。2015年虽然有所减少,但是也是2011年的将近9倍(70艘)。中国被认为在南海上将渔船作为事实上的海上民兵使用。
日本政府相关人士表示,虽然现在尚未发现武装的中国渔船出现在尖阁近海的情况,但这可能成为今后的火种。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