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来自中国的进口额超过半数的品类达23%

2022/02/04


       日本内阁府23日发布的报告《世界经济潮流》中,分析了主要国家与中国之间的贸易结构。结果显示,与美国和德国相比,日本依赖从中国进口的产品更多。报告敲响警钟称,如果维持采购来源地依赖特定国家的结构,将面临供应链中断的风险。

 

       报告按日美德3个国家调查了进口来源地较为集中的品类数量。从2019年中国占3个国家的进口额的比率来看,日本达到23.3%,比例最高,美国为18.1%,德国为8.5%。

 

 

       在约5000种进口品类中,观察中国的份额(按金额计算)超过50%的品类数量,日本为1133个品类(23.0%),高于美国的590个品类(11.9%)和德国的250个品类(5.0%)。

 

       从美国来看,除了中国之外,有很多产品依赖从相邻的加拿大和墨西哥进口。欧盟成员国德国则呈现在欧洲各国进行分散的倾向。

 

       日本依赖中国的品类较为广泛,除了手机和笔记本电脑之外,还包括发光二极管(LED)相关产品、游戏机和玩具等。其中,手机领域的进口额中,2019年有85.7%来自中国,与10年前的2009年(69.1%)相比有所增加。笔记本电脑和平板电脑2019年来自中国的进口额高达98.8%。

 

       随着中国的经济增长,IT设备和半导体等的进口增加,另一方面,由于中国国内的人工费上升,劳动密集型产品的采购来源不断改变,变为以越南和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为中心。从鞋履来看,截至2009年,来自中国的进口占91.7%,但到2019年降至66.0%。

 


 

       日本呈现的倾向是,与成为制造业原材料的金属和化工产品相比,家电等最终消费品依赖从中国进口的品类更多。这就形成了一种局面,即如果中国的供给陷入停滞,消费等领域比制造业的生产活动更容易受到影响。

 

港口的集装箱(资料图)

 

       日本内阁府指出,“如果中国发生某些供给冲击和运输停滞的问题,导致进口陷入停滞,日本的很多品类难以找到其他进口来源国,在金额规模上受到的影响也很大”。

 

       基于新冠疫情的教训,欧美正在从经济安全保障的观点出发,推进供应链的调整,例如加强对半导体制造企业的支援。日本政府也将向例行国会提交经济安全保障推进法案,加快强化供应链。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