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因经济担忧而休战

2019/10/14


     中美两国针对中国扩大美国农产品进口、同时美国推迟提高加征关税达成协议。关税大战的恶化得以避免。但实际上中美此次仅仅是在农业和货币等容易达成协议的问题上达成的“小协议”。产业补贴调整等问题被搁置,看不到完全取消加征关税的贸易战的终结。

  

     “中国的农畜产品采购创出历史新高。美国农户快点买大型拖拉机比较好”,美国总统特朗普10月11日将中国副总理刘鹤和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代表罗伯特·莱特希泽等人邀请到白宫,连珠炮一样向记者说明了协议内容。

 

     与兴高采烈的特朗普形成对照的是,中国非常冷静。中国方面的声明仅表示,“双方在农业、知识产权保护、汇率、金融服务、扩大贸易合作、技术转让、争端解决等领域取得实质性进展”,没有出现“协议”的表述。在官方电视台的中午新闻节目中,也仅排在在第3位。中国仍有2018年5月就避免制裁达成协议,但特朗普迅速出尔反尔的痛苦记忆。

  

美国总统特朗普与中国副总理刘鹤在白宫会谈(10月11日、REUTERS)

 

     美国方面透露,中国将采购400亿~500亿美元的美国农产品。这比创出历史新高的2012年(260亿美元)高出5~9成。

  

     由于中国报复性关税的影响,美国农产品的对华出口2018年锐减至90亿美元左右。谷物产地多为属于特朗普支持地区的中西部激战州。如果美国方面主张的400亿~500亿美元对华出口成功实现,处于困境的美国农户获得的益处巨大。

  

     中国也由于猪肉等价格上涨,老百姓出现了不满。对于中国领导层来说,低廉的美国农畜产品的进口扩大也是求之不得的。当然,中国是否采购如此规模的美国农产品仍存在不透明的一面。

  

     货币政策也是中美双方利害关系容易达成一致的领域。特朗普政权8月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一直批评人民币贬值。在此次谈判中,中国向美国提出外汇干预举措等货币政策的透明化,美国财政部开始讨论将中国移出“汇率操纵国”名单。

   

     促成两国达成部分协议的是对经济失速的担忧这一共同点。美国的制造业景气度指数恶化至10年来的最低水平,设备投资和出口也持续下滑趋势。

   


  

     另一方面,中国也受贸易战长期化影响,7~9月的增长率甚至有预测认为将破6%。为避免对经济的进一步恶化,中美相互让步,可以说取得一定的成果。

   

     中国对高科技产业的产业补贴等结构性问题在此次达成的协议中似乎没有提及。美国瞄准的核心是改变培育尖端产业、寻求赶超美国的“中国制造2025”政策。

  

     特朗普表示,“此次的第一阶段结束后,将进入启动第二、第三阶段”。美国副总统彭斯等对华强硬派也对部分协议显示出不满。

   

    中国坚持的立场是绝无可能在任何原则问题上做交易(《人民日报》)。对于在产业补贴和国有企业问题上持慎重态度,今后中美谈判必将困难重重。

   

     关于对中国最大通信设备企业华为技术的禁运措施,也没有达成协议。特朗普虽然表示“贸易战的终结已经接近”,但中美问题仍将继续是世界经济的最大风险。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河浪武史 华盛顿、原田逸策 北京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