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姐——从援蒋通道到中缅经济要冲
2016/09/26
昔日的“援蒋通道”
从掸邦北部中心城市腊戍出发,在险峻的山路上行走4个小时,穿过人迹罕至的深山后,眼前突然出现一片高楼林立的街区。这里就是缅甸的最大边贸区木姐。木姐与中国隔河相望,河边上掸邦政府和大型房地产公司New Star Light Construction正在飞速建设中央商务区(CBD)。
![]() |
在中国瑞丽对面的国门处,申请短期居留签证的人排起了长队 (木姐) |
这块120公顷大小曾经是草地的地块上,将耗资1000亿缅元(人民币约5.5亿元)建设购物中心和高级住宅区。工程计划在2022年竣工,但核心设施已基本建成。法国著名的雅高酒店集团也将进驻,并将在2018年前开设一家拥有约200间客房的酒店。部分中资餐饮连锁店也开始了营业。相邻地块上则将建设批发市场和大型展览设施。
![]() |
抗日战争时期,英美两国向国民党政府提供的援华物资经这里运往中国,也就是曾经的“援蒋通道”。但木姐在上世纪60年代以后成了缅甸政府军和少数民族武装持续冲突的地区。缅甸军政府不希望外汇流失,因而限制进口,导致木姐仅成为缅甸产木材和翡翠的小型集散地。
转机发生在2000年代后半段。重视与中国关系的缅甸军政府开始转变政策,鼓励与中国开展边境贸易。木姐成为中国消费品和建材涌入缅甸的中转站。
2015年度经由木姐的贸易额约为54亿美元,是5年前的4倍。缅甸的边境贸易中70%~80%在木姐进行。
中方建设汽车工厂
在2015年春季投入使用的出入境管理设施前,前往中国的缅甸人排起了长龙。只需花1000缅元(约合人民币5.5元)签证费,就可以在中国停留7天时间。来自缅甸中部马圭省的科陶(音译)在瑞丽一家建筑公司打工,并利用打工时学会的中文做兼职翻译工作。工资高的时候每天能拿到2万缅元(约合人民币110元),是仰光工人平均工资的2~3倍。
尽管没有统计数字,但住在木姐、工作在瑞丽的人数正在迅速增加。木姐的官方人口数字约为12万人(2014年),而从中国下班回来和从周边流入的劳动人口被认为就超过10万人。
瑞丽方面也开始吸收木姐的发展成果。北京汽车集团于2013年后,正在瑞丽建设年产15万辆的整车工厂,计划最快在2016年内实现部分投产,投资金额预计约为36亿元。北京汽车计划利用缅甸的廉价劳动力,将该厂作为向东南亚进行出口的基地。木姐有望继商业之后,与瑞丽紧密连接,成为零部件产业等制造业的集散地。
![]() |
新政府的政策东风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CNPC)2015年开工建设连接缅甸西部皎漂港和中国内地的油气管线。准备把相当于中国石油进口量十分之一的中东产原油从印度洋开始进行陆上输送,木姐将成为管线的重要中转地。另外进行人民币与缅元交易的大型货币交易所也在边境地区开业。该交易所由希望使人民币国际化的中国政府主导。
缅甸国家顾问昂山素季领导下的新政府再次强化了重视中国的姿态,希望吸引来自中国的投资,并进一步推动两国贸易。借助这一政策的东风,曾经是援蒋通道上要冲之地的木姐时隔70多年再次吸引了各方关注。
如果与中国的人员、物质、资金流动变得更加活跃,这条曾经的援蒋通道将作为重要的贸易之路,成为缅甸新的经济支柱。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 缅甸木姐 松井基一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