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误判让日本负增长
2014/11/18
![]() |
日经指数受GDP数据影响当日下跌500余点(17日,东京街头) |
导致个人消费“误判”的是物价上涨。日本消费税增税、日元贬值导致的进口产品价格上涨、天气异常导致的蔬菜价格上涨。7~9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在剔除房屋租金之后较上年上涨4.0%,而剔除这一因素的实际工资则下降了2.5%。时隔15年的较高工资上涨以及夏季奖金增长并未追上物价上涨。此外,餐饮支出也出现了减少,显示出节约意识。
![]() |
08年时,雷曼危机和突破1美元兑80日元的日元升值让日本经营者认识到依赖在日本国内生产所面临的风险。占日本出口总额20%的汽车产业加速推进将生产和采购向海外转移。今年在表现坚挺的北美市场销售的汽车主要来自日本车企的墨西哥等海外生产基地。考虑到7~9月电子零部件和设备的出口供货同比增长6.0%,日元贬值也未能带动汽车出口增长成为重大误判。
内外需的误判将迫使日本政府对经济政策作出调整。日本内阁府7月汇总的报告指出,要想达成14年实际GDP增长1.2%的预期目标,10~12月和明年1~3月GDP有必要同比增长3.1%,但是现在看来很难达成。
不过,从7~9月的GDP来看,企业推进去库存化成为GDP同比陷入负增长的最主要原因。去库存化告一段落之后,生产有望出现复苏。
但日本雇用人数持续同比增长1%左右,相当于劳动者报酬总额的名义雇用者报酬大幅增长。失业率较低,求人倍率也处于较高水平。增加劳动者报酬,吸引企业在日本国内实施投资。日本政府在切断经济良性循环的迹象,真正犯下大错之前,有必要正视在受到消费税增税影响的内外需上的误判。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