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变一个月 泰国军政府加快经济重建
2014/06/23
![]() |
巴育在曼谷出席国际商业会议所的聚会(Reuters-Kyodo) |
泰国国家和平与秩序委员会(NCPO)主席巴育(陆军司令)担任了该委员会的负责人,亲自加以指挥。计划在2个月以内审核完此前积压的约700项、总额达6000亿泰铢以上的项目。
巴育正在接连不断地推出在前政权下陷入停滞的经济政策。首先着手制定了2015年度(2014年10月~2015年9月)预算,敲定了相比上年度增长2%、总额2万5700亿泰铢的大体框架。针对作为前政权核心政策的事实上的大米高价收购制度,在不到1个月之内,向此前未获得货款的约80万大米种植户支付了总额900亿泰铢款项。
另一方面,还启动了着眼于中长期的经济改革。相继冻结了他信派政权承诺的投入8000亿泰铢的4条高速铁路建设计划,以及3500亿泰铢的水利计划等被认为存在不透明问题的大型基础设施计划。此外,大米收购政策以及向中小学生免费发放平板电脑等引发争议的政策也被叫停。
此外还将对国营企业动刀,此前与政权关系密切的人物才能担任国营企业领导人,人员任用明显受到政治的影响。军政府将迫使泰国国家石油公司(PTT)、鹰泰(Krung Thai)银行以及泰国机场公司等的经营负责人辞职,改变隐约可见2011年大选获胜后他信派“论功行赏”的人事安排。
![]() |
不过,目前民众对军方的看法仍然比较正面。据曼谷大学截至13日在泰国全国实施的舆论调查显示,认为军事政变使经济和政治均“出现改善”的受访者达到70%。
他信派因权钱交易和贪污问题而遭受批评。巴育有意突出与他们的区别,因此在制定经济政策之际将时常强调“透明性”。而其试金石则是国防预算。在2006年的上次军事政变后,国防预算曾在3年里翻了一番。巴育表示2015年度的国防费用“将与上年持平”,但能否不折不扣地落实仍充满疑问。
(京塚环 曼谷报道)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