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发往美国海上集装箱运量3月创新高

2021/04/20


  从亚洲运往美国的海上集装箱运输的势头正在加强。3月的运输量按单月计算创出历史新高。受始于2020年夏季的旺盛的美国居家消费的运输需求推动,船舶的运输空间和空集装箱持续供不应求,运费也居高不下。另一方面,发往欧洲的集装箱运输也受苏伊士运河船舶堵塞事故的余波影响,运费再次出现上涨的迹象。世界海上物流的混乱仍没有缓解的迹象。

    

  美国调查公司Descartes Datamyne发布的数据显示,3月亚洲发往美国的海上集装箱运输量增至上年同月的2倍,达到182万3737个(按20英尺集装箱计算)。超过单月创出最高的2020年10月(179万1180个)。连续8个月同比增长2位数以上。在往年呈现运输量减少态势的3月创出新高实属罕见。

     

      

  按国家和地区来看,中国出发的集装箱量为上年同月3倍的106万6298个。2020年3月因新冠疫情而降至11年来最低水平,反向作用的影响巨大。越南出发比上年同月增长70%,泰国出发增长64%。2月减少44%的日本出发也在3月增长18%。全部10个主要国家和地区发往美国的集装箱量均实现增长。

   

  按品类来看,家具类增至2.1倍,玩具、体育用品增至2.7倍,居家相关产品维持旺盛势头。在海运行业有观点认为,美国拜登政府每人最多发放1400美元补贴的做法将进一步推高消费,支撑运输需求。

     

海上集装箱运输船(REUTERS)

        

  海上集装箱运费依然处于高位。上海航运交易所的数据显示,上海发往美国西海岸的价格截至4月上旬为每个40英尺集装箱3931美元,增至上年同期的2.4倍。2020年秋季以后徘徊在4000美元附近,今后转为下跌的可能性低。

   

  日本海运企业的负责人透露,“4月也处于满船状态。被其他船务公司拒绝的货物也在涌来”。在接纳大量货物的美国西海岸,港口的拥挤和停船无法解决,集装箱国际供求紧张的恶性循环仍未解决。

         


             

  由于3月埃及苏伊士运河堵塞事故的余波,亚洲—欧洲间的运输需求趋于紧张。此前通行遇阻的船只一齐抵达各港口,发生了卸货迟缓等问题。船只日程混乱,运输空间一度短缺。

     

    

  由于船只混乱的影响,截至4月上旬的亚洲发往欧洲的运费为每个20英尺集装箱3964美元,在1周里上涨9%。亚洲发往欧洲的运费在2020年下半年受信息设备、汽车零部件等物流恢复推动而上涨。2021年3月以后下跌,但因运河堵塞事故的影响而反弹。

       

  在运输需求旺盛的背景下,如果物流的混乱长期持续,除了世界经济复苏的停滞之外,运费居高不下对企业收益和物价的影响也将随之扩大。风险正在加大。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嶋田航斗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