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材料价格在中国拉动下呈上涨基调
2021/01/06
亚洲的材料行情随着中国内需和美国汽车与住宅市场的复苏,以上涨基调迎来了2021年。中国2020年增加了钢材与合成树脂的进口,2020年下半年亚洲各国的内需也快速复苏。供给跟不上,供应短缺迹象推动上涨加速。虽然这种趋势可能持续一段时间,但根据中国的经济政策和新冠疫情的变化,2021年上半年趋势也有可能改变。
![]() |
在亚洲市场,在较早从疫情中复苏的中国拉动下,主要材料的价格上涨。实际上,中国2020年全年似乎有较多品类的进口量超过上年。
中国海关总署发布的2020年1~11月进口数据显示,铁矿石同比增长10.9%,增至10亿7335万吨。由于来自基础设施相关领域和汽车的旺盛需求,粗钢产量增加。以面向汽车和建材的钢板为中心的钢铁产品的进口量增加也7成多,弥补了国内产量不足。
![]() |
中国的基础设施投资等推高亚洲材料价格(北京的工程现场,2020年10月,reuters) |
用于电线和电子零部件等的铜及铜制品、用于汽车轮胎及零部件的合成橡胶与天然橡胶也出现增加。从合成树脂来看,多用于薄膜和包装材料等的聚乙烯和用于汽车零部件等的聚丙烯增加1~3成。
亚洲的材料价格在中国经济复苏的背景下,自2020年4月前后转为上涨。典型例子是铁矿石。美国调查公司标普全球普氏能源资讯(S&P Global Platts)的统计显示,铁矿石的国际现货价格截至2020年底为每吨159.2美元,在1年里上涨7成以上。
从天然橡胶来看,大阪交易所的期货价格(RSS,远期合约)2020年10月下旬为每公斤274.3日元,与4月的最低点相比上涨95%。目前在240日元左右,虽然比10月的高点下跌1成,但与上年同期相比仍高出2成。
在化工领域,低密度聚乙烯截至2020年12月底为每吨1400美元左右,与4月的低点相比上涨了近9成。处于5年零7个月以来的高点附近。而聚丙烯在1100美元左右,涨至1年7个月以来的高水平。
![]() |
从聚乙烯来看,来自包装材料、薄膜和容器等的需求扩大。聚丙烯则受到用于防护服和口罩的无纺布以及来自汽车的需求拉动。中国的新车销售复苏,2020年秋季以后美国和日本等地也出现恢复,合成树脂的部分品类的短缺迹象加强。
不过,对于中国起拉动作用这一局面的前景也存在慎重的看法。涉足石油交易中介的日本Amerex energy.com的石化原料部长柳本浩希表示,“在中国经济刺激措施转向缩小的背景下,春节假期后能否维持强劲需求是焦点”。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020年10月的预测显示,2021年中国的增长率为8.2%。与2020年预期值(1.9%)相比大幅增长。SMBC日兴证券的高级经济学家平山广太指出,“如果是8%左右的增长率,与2020年下半年显示出的增速相比显得克制”。认为中国将在抑制基础设施和房地产过热迹象的同时,在政策上保持稳定。
关于石油化学,有观点认为供给层面的下行压力将加强。2020年日韩相继出现的生产障碍将得到解决,同时从中长期来看,“中国的大规模石油冶炼和化工的综合平台将建成,会导致中国的进口减少”(日本商社)。美国产乙烯等的出口增加也容易缓解亚洲的供求紧张。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