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生堂产品开发加快转向中国
2021/02/24
资生堂在商品开发上明显展现出重视中国市场的姿态。除了增加开发人员之外,还将与当地企业进行联合开发。预计2021年中国的销售额比例将达到总体的3成以上,逼近日本市场。该公司将在强化在日生产的同时,以高档护肤品等为中心,加快抓住不断增长的中国本地需求。但另一方面,偏重中国也会带来经营风险。
![]() |
资生堂在截至2023年的中期经营计划当中将中国定位为最重要的海外市场,决定进一步强化相关体制。具体而言,到2023年前,将以中国为中心,聘用超过100名开发方面的数字化人才。以打造畅销商品为目标,不断提高消费者需求分析的精度。
资生堂2020年在位于上海市的美容健康企业聚集地“东方美谷”设立了研究所,是东方美谷的首座世界大型化妆品企业的研究所。资生堂在上海成立十几人规模的团队来负责新业务的开发,与其他初创企业合作,开发运用数字技术的商品和服务。
![]() |
资生堂在上海“东方美谷”设立了研究所 |
资生堂还与2019年进行业务合作的阿里巴巴集团推进合作。双方在杭州的阿里巴巴总部附近设立了专用办公室。过去双方的合作领域集中在“双11”的促销方法等,今后将改变体制,对阿里巴巴拥有的庞大购买数据等进行分析,共同开发符合消费者要求的商品。
此前中国当地的开发产品以身体护理等低价商品为主,今后“还会考虑开发(价格更高的)化妆品”(资生堂社长鱼谷雅彦)。该公司出售护发品牌“丝蓓绮(TSUBAKI)”等日用品业务,大力发展高价位护肤品。
英国调查公司欧睿信息咨询的数据显示,在中国高价位护肤品市场上,资生堂2019年的份额为7%,位列第4位。由于日用品容易陷入价格竞争,资生堂要通过高档化来提高品牌影响力。
资生堂加大向中国倾斜的背景是中国市场在销售额中的存在感越来越强。2020财年(截至2020年12月)中国业务的销售额换算成日元为2358亿日元,比上年增长9%。在日本及欧美下滑2~3成的情况下,中国由于率先从新冠疫情中恢复,成为各地区中唯一一个超过上年业绩的市场。
2021年在中国的销售额预计为3135亿日元,基本上达到和日本市场(3460亿日元)同一水平,在各地区构成比例方面也从2015年的15%提高到3成以上。随着疫情长期化,难以指望包括中国人在内的访日外国人消费复苏,资生堂迫切需要大力扩大当地的销售。
虽然资生堂在开发方面加快转向中国,但生产基地仍以日本为中心。中国消费者存在比起本地生产的商品更看好日本制造的倾向,资生堂认为“Made in Japan(日本制造)的价值没有改变”(鱼谷社长)。从2019年到2022年,资生堂总共将投入1000亿日元以上,在日本国内新建3家工厂,增强高价位护肤品的产能。
不过,在高端化妆品领域,欧美企业一直领先,资生堂与在华份额占16%左右的法国欧莱雅和美国雅诗兰黛的差距依然很大。欧莱雅从2010年开始与阿里巴巴合作,使用消费者数据,与世界大企业的竞争将持续下去。
资生堂对中国的依赖也伴随着风险。2012财年(截至2013年3月),因尖阁诸岛(中国名:钓鱼岛)问题而引发了抵制日货运动,导致资生堂减收减益,成为时任社长末川久幸仅仅2年就辞职的一大原因。
尽管如此,由于欧美业务持续亏损,资生堂也不得不将经营资源转向业绩良好的中国业务。在面对中国市场风险的同时,能否紧紧抓住这一增长市场将成为资生堂兴衰的关键。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川井洋平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