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品私人订制时代的日本幕后英雄
2019/11/22
化妆品等小众市场抓住消费者追求“私人订制”的需求,不断扩大。在幕后承担生产任务的企业正在快速增长,他们的武器并非低廉的成本。日本色材工业研究所(后文简称:日本色材)具有在最短30分钟改变生产品类的灵活生产线、以及3万种原料的调配经验。此外,有些中国企业希望打造“日本制造”的印象,来自他们的订单增加也成为东风,日本化妆品的代工市场在4年里增加4成。
在11月上旬的一个周末,来到东京都中心的药妆店,看到访日游客等拿起摆得满满的睫毛膏和化妆水。除了资生堂和高丝等大型企业的产品之外,很少耳闻的新兴企业的商品也不在少数。
![]() |
消费者已不满足于大量生产的大众商品,新兴企业通过社交媒体等抓住了这种需求,一直快速增长。与大型化妆品企业不同,很多新兴企业没有自主工厂。抓住这些企业的需求,化妆品、日用品的贴牌代工生产厂商正在快速增长。
主要代表就是日本色材。这是一家1930年作为颜料厂商创立的老牌企业。其研究设施内摆放着数百种颜料,在神奈川县等处的工厂进行颜料调合和包装制造。2019财年(截至2020年2月)的合并销售额预计同比增长6%,达到121亿日元。
![]() |
日本色材的研究设施(东京港区) |
日本色材的核心业务是与美国雅诗兰黛等国内外的众多大型化妆品企业的交易。但该公司的会长奥村浩士表示,“最近数年来,来自新兴企业和海外的委托有所增加”。自2年前开始,还与中国的大型企业展开交易,提供安全·安心形象突出的“日本制造”产品。
该公司的年出货数量达到6千万个,在5年里翻了一番。为了弥补产能的不足,11月下旬将在茨城县的工厂投入34亿日元,起用新厂房。
日本矢野经济研究所的数据显示,日本国内的化妆品贴牌生产市场规模2018年度为3250亿日元,在4年时间里增加了4成。过去2年实现2位数增长,增长率正在提高。
在个人电脑和家电产品领域,生产不断向成本低廉的中国等转移。在化妆品领域,客户企业对降低成本的要求也很强烈。据称日本色材也在过去经历过经营危机。但现在开始反过来获得中国企业的委托,其背后存在ODM企业(以另一家企业的品牌进行设计与制造的企业)的发展。奥村会长表示,“并非单纯接受委托。出售的是技术”。
化妆品的质感受到使用的颜料、配比和调配顺序的影响,在纤细肌肤上形成均衡的涂抹感非常困难。日本色材积累了3万种调合经验。根据客户企业提出的用户层和商品理念,最短3个月、最长2年即可提出新商品的方案,然后推进开发。
![]() |
日本色材的工厂(神奈川县座间市) |
日本色材的生产线可应对少量多品种生产,十分灵活。与工业产品的生产不同,化妆品需要清除工具上残留的原料。包括更换机械的夹具在内,该公司最短30分钟即可改变生产品类。1天的生产日程能满足各种客户和商品。
日本色材进行代工的最少批量数为3千左右,但介绍10个左右的极少批量生产的业务也已出现。
在埼玉县幸手市的美容室“OZ”。店内摆放着与该店氛围契合的原创品牌洗发液和护发素。200毫升装的售价高达1700日元(约合人民币110元)左右,但自2018年7月上市以后,累计销售了300套,成为热门商品。
美容室一次采购时的数量仅为6瓶。日本FOUNDATIONS公司按照多家美容室的要求,委托贴牌生产厂商进行制造。即使所用材料相同,也会改换标签等,彰显出适合美容院的客户层的独特商品。
生产的水平分工在半导体等领域取得进展,台湾积体电路制造(TSMC,台积电)等提高资本实力和技术实力,成为半导体产业不可或缺的存在。而在化妆品领域,各贴牌生产厂商肩负着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的重任,将提升存在感。
“日本制造”受欢迎,中国厂家委托日企生产
在上海市内高档超市的日用品区,摆放着带有“ふんわり薄いタイプ(柔软轻薄型)”等日语的女性生理用品。销售商为在日本设有办事处的宏龙。该公司共有6名员工,大部分为中国人,委托日本国内的工厂进行生产,作为“日本制造”的产品在中国销售。
该公司主要销售营养品和美容相关商品。来自中国的营业负责人金海燕表示,由于是进入身体的商品,消费者的要求较高。虽然成本高了,但是日本制造的品牌实力很强。
访日游客在2018年超过3千万人次,支撑了日本制造人气提升和贴牌生产市场扩大。不过,中国企业为了获取制造技术,出现了收购日本贴牌生产厂商的动向。
日本色材的会长奥村浩士表示,“收到了几家中国企业的出资提议”。实际上,具有资本实力的中国厂商接连收购日本的中小贴牌生产企业。奥村会长表示,“从长远来看,不认为日本制造将一直保持优势。10年后情况将发生变化”。
今后,日本企业与中国和韩国企业的竞争将越来越激烈。对于支撑日本制造的贴牌生产厂商来说,能否控制成本并提高技术实力成为关键。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下川真理惠、川井洋平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