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渔业降至顶峰的3成,进行70年来重大改革

2018/09/30


    日本的渔业正处于紧要关头。过去号称世界第一的渔业产量以远洋渔业为中心出现下滑,已减至顶峰时的约3成。虽然世界性滥捕加剧水产资源的枯竭,但在资源管理方面,各国的步调并不一致,日本也处于时而被严厉审视姿态的立场。日本衰退的渔业能否重生?根本问题在于,日本渔业满足于得天独厚的海产品,一直不重视提高竞争力的变革。

 

   “非常遗憾”,9月7日,出席讨论太平洋黑金枪鱼资源管理举措的中西部太平洋金枪鱼类委员会(WCPFC)北小委员会会议的日本水产厅审议官太田慎吾大失所望。

 

   国际谈判进展不顺利

 

   太平洋黑金枪鱼是高级寿司的原料。顶峰时的1961年达到约16万8千吨的亲鱼资源量由于滥捕等影响,到2010年减少到约1万2千吨。鉴于到2016年增加至约2万1千吨,日本建议增加捕捞量配额,但由于美国等的反对而被搁置。

  

 

   太田审议官表示,“希望缓解渔业者的辛劳”。但是,北小委员会会议的出席者有观点表示,“如今的黑金枪鱼处于即使禁渔也不奇怪的资源状况”。

 

   围绕水产资源的对立还存在于其他地方。2018年遭遇历史性捕捞量减少的日本鳗鱼的鱼苗“白仔鳗”由日本、中国大陆、韩国和台湾共同管理。在6月的会议上,为了保护资源,提出了降低放入养殖池的鱼苗上限的方案,但由于最大养殖国中国大陆缺席等原因而被放弃。此外,资源量减少令人担忧的秋刀鱼也由日本提出引进捕捞量配额,但由于中国等的反对而未能达成妥协。

 

   正如国际谈判遭遇失败显示的那样,日本渔业面临的状况持续恶化。

 

   包括渔获量和养殖量在内,日本渔业产量的顶峰是1984年的1282万吨。由于各国划定专属经济区(EEZ)导致的远洋渔业缩小等影响,2016年减少为436万吨。

 

  日本生产效率只有挪威的20分之1

  

   尽管日本渔业萎缩,但世界渔业大国不断发展。“竟然发展到如此水平”,今年5月,考察挪威大型渔船的日本农相斋藤健感到吃惊。捕捞鲭鱼等的机械控制的渔船能自动收网,可在船员不直接接触鱼的情况下结束作业。

 

   无需运到市场上,鱼的买卖在船上完成。鱼直接运至买家的加工设施。船上具备船员休息放松的单间、休息室和健身房,形成了媲美酒店的居住环境。

   


 

   据日本水产厅统计显示,挪威的渔业者人均产量为214.5吨,竟然达到日本(27.5吨)的约8倍。日本甚至低于达到30.3吨的韩国。从每艘渔船的产量来看,相对于挪威的637.9吨,日本仅为31.1吨,只有挪威的20分之1。

 

   挪威1980年代致力于减少渔船,渔获量一度减少,但在更换渔船之际,推进大型化和高性能化,自上世纪90年代起,渔获量转为复苏,生产效率出现提高。

 

在北海道根室市打捞的秋刀鱼(资料图)

 

    在资源管理方面,引进了按渔船分配捕捞量配额的制度。渔业者为了充分利用有限的配额,减少价格低的小型鱼捕捞的意识发挥作用,结果产生了有助于资源保护的效果。

 

   另一方面,日本对渔船等的设备投资进展缓慢,日本农林水产省高官表示:“结构改革起步较晚”。为了挽回起步晚的劣势,日本水产厅6月拟定了水产业的改革方案,纳入了渔船大型化和促进新增企业进军养殖业等内容。预计向下次国会提交《渔业法》等的修正案。日本关系到渔业理想状态的如此大规模的改革将是约70年来的首次。

 

   在有望实现增长的养殖业,已经开始修改外部企业进入的壁垒等渔业权制度。渔业权是在一定渔场以排他性地位经营特定渔业的权利,授予对象按法律进行排名,当地渔协具有优先权。而在改革方案中,将废除渔业权的优先级,根据都道府县的判断授予企业。

 

   渔业即使是养殖业,也以小鱼等作为饵料。如果不持续保护有限的天然资源,迟早将迎来极限。能否兼顾资源管理和生产效率的提高?日本的渔业迎来了能否东山再起的关键期。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池田将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