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珊瑚交易或受限 只因中国人买太多?

2017/11/07


  用于制作珠宝饰品的珊瑚(宝石珊瑚)的国际交易可能会受到限制。宝石珊瑚难以人工养殖,在中国等地深受欢迎。由于价格上涨,捕捞量也不断增加,宝石珊瑚被指存在灭绝的危机。虽然日本珊瑚产地的当地政府在设法防止过度捕捞,但如果加强监管,可能会导致交易量减少。

 

日本鹿儿岛近海的红珊瑚(图片由立正大学教授岩崎望提供)

 

  “珊瑚越来越少,肯定涨价”。10月上旬,在东京一家百货店举行的珠宝饰品展会上,一走过摆着红珊瑚首饰的展柜就能听到类似的话。

 

  在珊瑚中,红珊瑚等生长在深海的品种作为珠宝饰品材料一直非常珍贵。红珊瑚生长很慢,直径一年只能增大0.3~0.5毫米,与珍珠不同,很难进行养殖。红珊瑚的主要捕捞场在日本近海和东海,还可以在高知县、东京都和冲绳县等海域捕捞。日本国内的年捕捞量被认为约有5吨。

   

  从2010年左右开始,随着经济形势好转,红珊瑚在大陆和台湾人气高涨。在小笠原群岛近海,经常发生外国渔船非法捕捞珊瑚的情况。随着日本加强监管,目前非法捕捞的情况已经减少,但红珊瑚在大中华地区的受欢迎程度依然很高。

       

  2016年秋季举行的《华盛顿公约》第17次缔约方大会(COP17)成为了保护宝石珊瑚意识增强的契机。大会上通过了建议设置讨论资源量和贸易状况场所的提案。2017年7月,附属委员会决定调查各国的资源管理和流通状况,预定2018年夏季进行报告。 

   

  焦点在于宝石珊瑚是否会被写入《华盛顿公约》的“附录2”中。如果写入,所有缔约国在进出口珊瑚时都需要获得政府的批准。从申请到审批通过被认为需要1~2周时间。

 

珊瑚材质的珠宝饰品

 

  日本高知县宿毛市表示,对于珊瑚产地来说,“手续将变得复杂,中小经销商的负担可能会增加”。日本立正大学教授岩崎望指出:“如果珊瑚被写入附录2,有些大型零售店等担心自身形象在消费者心中受损,可能会暂缓经营(珊瑚饰品)”。日本政府为防止宝石珊瑚减少,还可能会设定出口量上限。

   


  

  宝石珊瑚生长在海底,难以明确掌握资源数量。国际调查团体Traffic的项目专员白石广美表示,全球资源保护势头依然高涨的原因,“是因为价格上涨,对过度捕捞的担忧正在加剧”。目前,未经加工的宝石珊瑚的平均价格为每公斤100多万日元(约合人民币5.83万),涨到2011年的1.5倍以上。

  

  在旺盛的需求下,参与珊瑚捕捞的人也出现增加。在日本高知县,2017年度有364艘船获得捕捞许可,数量达到2010年(160艘)的2倍多。东京都2017年度有21艘船获得许可,达到2013年的7倍。还有观点指出,与价格暴涨前相比,对于正在生长的珊瑚的捕捞量出现增加。岩崎教授提醒说:“如果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国际监管很可能会进一步加强”。

 

  珊瑚产地也开始采取措施防止滥捕。日本高知县从2012年开始设定禁渔期,2016年又设置了捕捞上限。冲绳县2006年以后仅允许可以区分珊瑚尺寸的机器人进行捕捞。  

       

  不过,日本由各都道府县对资源进行管理,中央政府没有统一的方针和规定。为使珊瑚资源实现可持续利用,还有观点强烈指出:“需要加强交易监管等,采取能克服行政、产地和流通商障碍的措施”。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