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访日游客“爆买”衰退了吗
2016/04/29
访日游客购买的商品从高价品扩大到日用品(东京涩谷的松本清) |
在日本最大药妆店松本清的东京有乐町二丁目店,一位拿着手机的中国女游客(29岁)说:“我想来店里看看日本最新的化妆品”,并称“我可能对电器那些不太感兴趣”。
据日本观光厅介绍, 2015年10~12月的访日游客人均消费额(速报值)为16万7699日元(约合人民币9966元),较7~9月减少了2万日元(约合人民币1189元)。今年1~3月访日游客人均消费额约为16.2万日元(约合人民币9576元),同比转为负值,其中中国游客下滑最为明显,减少了11%。日本一名证券分析师认为,“(入境消费)正从家电等高价商品转为单价较低的日用品,这一点产生了影响”。
此前购买名表和珠宝饰品的游客较多,但如今购买日用品的游客正在变多,回国后也会继续海淘回购。中国的跨境电商正在兴起。
松本清进驻天猫,继续开拓中国游客的“旅行后”需求 |
以往的日本对华贸易过程中要经过多道程序,而且按照货物处理,至少增加近60%的税金。再加上运输等成本,这种方式的对华出口商品价格至少翻2~3倍左右。
另一方面,跨境电商充分利用了中国政府设定的保税区。为了促进电商交易,中国政府于2013年将上海、宁波、重庆等地设为跨境电商试点城市。这些地区的保税仓库交易的商品仅限于个人使用,征税额度较低。
比如,个人购买1万日元(约合人民币590元)以下的化妆品仅征收约10%的关税。虽然各种商品的征税额度不同,但化妆品和日用品的价格只比日本贵20~30%。
松木清控股已进驻“天猫国际”,销售300多种日本化妆品和日用品等。松本清经营企划部次长松田崇微笑着表示,“具体营业额不能透露,但超过了预期”。
GL-Plaza在上海开设日本商品体验店 |
游客专用商品会被厌倦
对日本企业来说,跨境电商不存在开店风险,可以作为进入海外市场的营销尝试。
2015年12月~2016年2月,日本神户市产业振兴局开始在中国的“日本广场”网上销售“甘果园”的果冻和果酱等商品。甘果园是神户的一家果园企业。对企业来说,虽然有出口手续和初期成本,但在跨境电商上却可以用有限的预算试探当地消费者的反响。神户市产业振兴局的浅川征规自信地表示,“虽然还有很多货没卖完,但为了促进日本产品出口我们将继续努力”。
随着访日游客的不断增加,很多日本人也重新发现了很多景点和商品的妙处。入境消费要做到不仅在旅行中、在旅行过后也保持旺盛的消费热情,日本商家需要敏锐地捕捉变化风向,创造出多种多样的营销方法。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 企业报道部 大西绫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