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初创企业电池研发追赶世界3强
2020/08/06
围绕新一代电池最有力候选的争夺不断升温。从纯电动汽车(EV)到无人机,动力源的主角仍是锂离子电池,但日本初创企业瞄准新一代电池正展开激烈的技术研发竞争。有的在电极和催化剂研究上追求极致,有的则改变着眼点把目标放在超越锂离子电池上。充电电池是日本产业的传统强项,但近年来受到中韩企业的挤压。
![]() |
横滨市可谓是日本新一代电池研发的“梁山泊”(人才聚集之地)。源自东京都立大学的初创企业3DOM就坐落于此。从松下等大型机电厂商还有汽车制造企业辞职、寻求新发展的技术人员集结于此。公司成立之初,技术人员只有东京都立大学教授金村圣志一人,如今已达到70人,在最近一年里翻了一番。
“能让我们测试一下性能吗?”“我们希望与贵公司合作”,从欧美车企到无人机制造商,3DOM公司接到的咨询源源不断。该公司的目标是2022年将“金属锂电池”投入实用。
在美国新设工厂,为新一代电池布局
金属锂电池作为锂离子电池的替代品的性能已经获得验证,在相同重量下,金属锂电池的输出能量可以达到锂电池的2倍。这种电池具有大幅提升纯电动汽车续航距离的潜能,同时还瞄准了飞行汽车用途。
目前,锂离子电池的电极(负极)主要使用碳材料,而3DOM公司采用的是金属锂。该材料具有可轻松增加电容量的优点,同时也存在可能短路起火的缺点。
起火原因是一种叫做“枝晶”(Dendrite)的现象,由于化学反应不均衡,晶体会在负极表面呈柱状生长。3DOM自主开发出了不易发生这种现象的隔膜(绝缘材料)。表面像蜂巢一样井然有序地排列着直径数百纳米(1纳米为十亿分之一米)的球状孔。通过使离子穿过的孔的大小和位置一致,实现了总体均匀的化学反应。
![]() |
原松下的技术人员支撑着3DOM的电池研发 |
材料使用耐热聚酰亚胺树脂,即使温度达到摄氏400度也不会起火燃烧。3DOM公司目前在美国西雅图郊区生产锂离子电池,2021年还将在美国新设另外一家工厂,为生产新一代电池进行布局。
在纯电动汽车和无人机等不断普及的背景下,作为动力源的锂离子电池市场保持着持续增长的态势。与此同时,以进一步扩大容量、追求安全性、延长寿命等为目标的新一代电池研发也在如火如荼地开展中。
据日本调查公司富士经济预测,2035年全球新一代电池市场规模将超过2.7万亿日元,而2020年的预测值为42亿日元,未来预计将掀起一股发展大潮。车载电池居全球份额首位的中国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CATL)、排名第二的松下、还有在面向欧洲汽车的电池方面拥有优势的韩国LG化学的三大厂商也在大力开发新一代电池。
其中,小型化和快速充放电性能出色的“全固态电池”被视为最为有力的竞争产品。丰田和松下等都在实施开发,日本的初创企业也不甘落后,已宣布开发新一代产品。位于仙台市的AZUL Energy就是其中之一。该公司大力开发的不是成品形式的电池,而是左右电池性能的材料。
瞄准无人机用途
“这种颜料拿来当催化剂使用是不是很有趣?”2017年对于研究电池的学生的突发奇想,日本东北大学材料科学专业的准教授薮浩表示“几乎没有将颜料用作电池催化剂的实例”,但也预感到了实现的可能性。
薮准教授关注的是金属空气电池。该种电池的正极反应材料使用空气中的氧气,负极反应材料为金属。这种电池能储存达到锂离子电池3~10倍的电能并进行放电,被称为“终极电池”。
不过,金属空气电池一次能够提取的电流很小。即便充放电性能再出色,如果输出功率小的话,也不适用于纯电动汽车等用途,目前,金属空气电池90%的用途是助听器。薮准教授尝试用铁类颜料代替主流的锰作为电极的催化剂,结果发现,一次可提取的电流增加了2~3成。他准备进一步提高这种电池的性能,争取在无人机等上配备。AZUL Energy则打算借助这种催化剂,与电池制造商进行联合研发。
AZUL Energy聘请富士胶片的原技术人员伊藤晃寿担任负责人。对于薮准教授的邀请,伊藤一开始心里很矛盾,但最后下决心“挑战大企业不愿意涉足的新领域”。
![]() |
AZUL Energy将颜料用作电池催化剂 |
京都市的初创企业AC Biode的电池与众不同。正如其名“交流电池”,这种电池不是普通的直流电,而是通过交流电充放电。从原理上来说,充电一次的续航时间比同样大小的锂离子电池长3成。该公司2019年获得了以欧盟(EU)机构为母体对创新性能源研究提供援助的InnoEnergy(荷兰)的投资。
交流电是电流方向和电压按一定周期发生变化的方式,主要用于输电供电和大功率电机。电池一般通过转换器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储存起来,而电动机等设备则将电取出后再恢复为交流电使用。但将交流电转换成直流电时,会损失1~2成的电能。据称,如果是交流电池的话,不仅可以减少电能损耗,而且寿命达到锂离子电池的两倍。
位于京都府精华町的企业Connexx Systems正在大力研发把燃料电池和空气电池(铁-空气电池)的原理结合在一起的“SHUTTLE Battery”。让氢和氧发生反应可以生成电,该公司则利用铁遇水发生生锈反应来制造氢气。为了能将氢气供应给燃料电池进行充放电而进行了改进。
锂离子电池过去一直是日本一家独大的领域,但近年来日本的领先地位正在被中韩企业夺走。不过,日本在主要构件上仍然技高一筹,在电池隔膜市场,旭化成和东丽约占3成份额。正极材料方面,住友金属矿山等日本企业也具有优势。
尽管初创企业也有一定机会,但在车载用途方面,大型电池厂商和汽车制造商建立了密切的关系,要从中插足并非易事。熟悉电池市场的日本瑞穗银行的汤进认为“要想在竞争中取胜,关键在于和同行业的大型电池厂商还有客户联手,迅速扩大生产规模”。当初创企业解开生存下去的方程式之时,或许新一代电池的大门也将开启。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大阪经济部 梅国典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