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打针!日本鼻喷式流感疫苗走向实用
2019/12/17
仅通过向鼻腔喷射即可预防流感的“鼻喷式疫苗”正在接近实用化。日本大阪大学微生物病研究会完成了检验用于人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临床试验,计划近期向国家申请批准。疫苗由该研究会与日本国立感染症研究所共同开发,接种时没有疼痛感,可用于婴幼儿和老年人等,有望为现有预防接种难以实现的预防感染等发挥作用。
关于流感的预防接种,一般来说,注射疫苗已在国际上普及。鼻喷式疫苗是向鼻腔喷射,在美国等地已得到使用,但在日本国内尚无获得批准的案例。其优点是接种时没有痛感,可以考虑用于儿童接种等。
通过与过去不同的机制对人体发挥作用,有望实现更好效果。日本国立感染症研究所流感病毒研究中心负责人、参与鼻喷式疫苗开发的长谷川秀树表示,“鼻喷式疫苗将成为解决以往课题的新一代疫苗”。
![]() |
鼻喷式疫苗的特征之一是可能有助于防止感染。这种疫苗由无传染能力的流感病毒构成,进入鼻腔和咽喉的粘膜后,人体内的免疫功能会变得活跃,粘膜表面会大量释放抗体,防止病毒侵入人体。血液中也会形成抗体,攻击侵入的病毒,抑制其繁殖。
通过皮下注射尽管能抑制病情加重,但不能预防感染。原因是即使免疫变得活跃,也只能在血液中形成抗体。抗体的作用是捕捉侵入体内的外物,所以注射疫苗只能期待取得抑制病毒繁殖、防止重症化的效果。
长谷川通过试验研究了通过鼻腔和咽喉粘膜能在多大程度上提高预防感染效果。在使用2次鼻喷式疫苗的情况下,鼻粘膜抗体的活动会提高至注射一次的约3倍。
鼻喷式疫苗的第2个特点是有望对各种类型的流感病毒产生效果。
![]() |
电子显微镜下的流感病毒(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提供) |
流感病毒会构成2种蛋白质,因组合不同存在100多种“亚型”。在动物体内,有时还会诞生新组合的病毒,传统的预防接种难以对新型病毒产生效果。
而鼻喷式疫苗则能够在喷雾后的鼻腔和咽喉的黏膜表面形成与血液中抗体不同种类的抗体“IgA”。其形状更为复杂,容易附着在病毒上,从而可能对抗各种种类的病毒。
![]() |
长谷川等研究人员让接种了面向“H5N1”亚型病毒的疫苗的老鼠感染“H3N2”病毒,然后调查效果,发现接种现有注射疫苗的老鼠全部死去,而接种了鼻喷式疫苗的老鼠则存活了8成左右。
鼻喷式疫苗的想法1960年代就已出现。据报告,与注射疫苗相比,经由鼻腔和咽喉感染病毒时,能够获得应对更多种病毒的免疫力。长谷川表示,“关键是存在于鼻腔和咽喉粘膜的IgA抗体”。
旨在将鼻喷式疫苗推向实用的国际研究十分活跃,2003年英国制药企业阿斯利康在美国发售鼻喷式流感疫苗“FluMist”。该疫苗使用具备感染能力的削弱毒性的病毒,幼儿和老年人无法使用。即使是成年人,也存在一种情况,即喷雾之前粘膜中的抗体就抓住过削弱毒性的病毒,导致抗体并未增加,难以产生效果。
大阪大学微生物病研究会研发的新型疫苗由于使用无感染能力的“灭活病毒”,所以避免了这一问题。病毒中的物质具有刺激免疫系统的作用,健康的大人也产生了很好的效果。关于副作用,目前并未公布临床实验的数据等。设想副作用包括流鼻涕、发烧和咽喉痛等症状。
鼻喷式疫苗还有望应用于其他疾病。长谷川表示,“应用范围可能扩大到牙周炎和乙型肝炎等疾病”。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出村政彬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