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硝子将量产钠离子电池电解液,供应中企
2023/03/23
日本中央硝子(Central Glass)将于2024年涉足面向纯电动汽车(EV)等的新型电池的核心部件业务。将开始量产钠离子电池的电解液。在EV用电池需求增加的背景下,锂存在价格上涨和采购难的隐忧,钠可以稳定采购。瞄准新型钠电池的商机,各厂商加入竞争的动向已经出现。
钠离子电池使用钠替代正极材料中使用的锂。在低温环境下,锂离子电池的充放电效率下降,不适合在寒冷地区使用。相比之下,钠离子电池即使在零下20摄氏度也能保持性能,适合在寒冷地区使用。据悉还有可能通过量产使成本降至锂离子电池的一半左右。
![]() |
中央硝子将充分利用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的技术 |
中央硝子将量产属于电池核心构成部件的电解液。电解液的作用是促进电池正极和负极的金属离子交换。力争最早到2024年生产1吉瓦时(GWh)。这一产量可满足2万辆EV使用。中央硝子认为,在钠离子电池开发方面领先的中国电池厂商将成为主要客户,还考虑通过中国当地的现有合资工厂进行生产。
中央硝子是日本的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大型供应商。将把此前积累的添加剂技术优势用于钠离子电池,根据客户的要求延长电池寿命或提高输出功率。虽然因溶剂和添加剂的种类不同而存在差异,但预计原材料费将比锂离子电池降低2~4成左右。
与此同时,其他厂商也将加入竞争。日本可乐丽(Kuraray)寻求通过负极材料进入市场。将涉足的是作为负极材料的石墨业务,力争使年产量达到数千吨以上的规模。可乐丽的石墨具有即使是离子体积较大的钠离子也易于在电极内移动的特性,优势是容易进行充放电。
各厂商之所以对钠离子电池市场产生期待,是因为认为其将成为替代锂离子电池的新市场。
![]() |
随着EV电池需求增加,锂的价格正在上涨。最近碳酸锂的价格一度飙升至2年前的10倍左右。
此外,锂还存在采购风险。受脱碳化趋势的推动,预计EV和可再生能源用蓄电池需求将大幅增长。应对气候变暖的国际框架《巴黎协定》要求各国将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革命前的升幅控制在2度以内,并且尽量控制在1.5度以内。有估算认为,要实现《巴黎协定》的目标,即使将锂产量在2030年之前增至3倍,也无法满足EV等的需求。
另一方面,作为钠离子电池的主要原料,钠在地壳成分中所占的比例(以质量为准)达到2%以上,是地球上第6多的元素。钠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分布,因此地缘政治风险较小。锂在地壳成分中的占比还不到0.01%,主要分布在南美等地。钠离子电池有望抑制价格,稳定供应。
中国正在积极推动钠离子电池的实用化。全球最大车载电池制造商中国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CATL)计划2023年全球率先量产钠离子电池,并向EV供货。
钠离子电池的容量低于主流的锂离子电池。追求高容量的汽车和电池企业优先开发和改进锂离子电池,结果导致钠离子电池的普及滞后。今后有必要开发有助于提高钠离子电池容量的电解液和电极材料。
被视为新一代电池代表的是属于锂离子电池之一的全固态电池。通过用固态电解质取代电解液,能同时提高容量和安全性。全固态电池容量较高,适合EV。但由于难以实现大型化和延长寿命,实用化进展缓慢。从钠离子电池来看,被认为主要面向无需很长续航距离的EV和可再生能源蓄电用途。
调查公司Global Information预测称,钠离子电池的市场规模到2030年将达到11.5129亿美元,增至2022年的3.5倍。但截至目前,具有竞争力的材料供应商很少。如果日本企业利用在锂离子电池领域积累的材料技术率先开拓市场,有可能获得较高份额。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冲永翔也、草盐拓郎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