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制造”在变
2022/06/07
“日本制造(Made in Japan)”的畅销商品正在发生变化。对比20年前汇率为1美元兑130日元的2002年和2021年的日本的出口额,化妆品增至12倍等,日用品和食品显著增长。另一方面,日本电视机的出口等锐减至不到一半,推进在海外生产的汽车的出口同样增长乏力。巧妙利用“日本制造”的品牌,成功赢得海外粉丝的产品正在成为日本新的“招牌商品”。
![]() |
“日本企业也出现因汇率波动而将工厂转移至海外的趋势。不过,就化妆品而言,安心和安全极为重要,(我们)坚信应在日本国内拥有产品制造的基地”,资生堂的社长鱼谷雅彦曾这样自信地说。该公司以2019年在栃木县使36年来的首座日本国内新工厂投产为开端,加上大阪府和福冈县,已在日本国内总计3个地点建立了生产基地。
资生堂建新工厂
5月20日,资生堂的福冈久留米工厂(福冈县久留米市)启动供货。该工厂靠近增长显著的中国市场。鱼谷社长说:“由谁、在什么地方、如何制造,这是品牌价值的其中之一”。虽然作业的自动化正在被推进,但对化妆品生产来说,颜色搭配等人类的感受性也变得日趋重要。资生堂已向3座工厂合计投入逾1400亿日元,计划借助“日本制造”加快开拓海外市场。
受日美的利率差扩大等影响,日元汇率在4月一度跌破1美元兑130日元大关。目前仍徘徊在120.5~120.9日元,正迎来2002年以来日元贬值的最低水平。在日元贬值局面下,以“重厚长大”型产业为代表的出口产业容易引发关注,但在20年里,很多日本企业将生产转移至海外,也有很多日本产品正面临着来自中国和韩国企业的攻势。与2002年相比,在世界上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日本制造”的面孔已经明显改变。
![]() |
日本2021年的出口总额约为83.0913万亿日元,是2002年的约1.6倍。从这一期间出口量和金额均增长的品类来看,茶、化妆品和水果等日本制造成为“品质保证书”的食品与日用品显得突出。虽然规模仍小于汽车和钢铁,但已成为日本的招牌商品。
如今,“日本制造”这一品牌还出现了摆脱偏重内需经营的趋势。日本大米的大型批发商木德神粮寻求向中国出售日本大米,其在福冈县新宫町的碾米工厂还获得了中国政府的认定。有观点认为中国的富裕阶层人口匹敌日本的整体人口,该企业表示“日本米有望在赠礼等领域存在需求”。日本的农产品克服3·11东日本大地震的核电站事故的逆风,2021年的出口额首次突破1万亿日元。
在这20年里,日本动画也在海外日趋受到追捧。东风是跨境在线视频的普及。近年来的玩具生产主要在薪资较为低廉的亚洲各国开展,但在为忠实再现卡通人物形象而在细节上精益求精的产品领域,“日本制造”正在发挥作用。自1990年代开始减少的日本的玩具出口额在2010年代中期发生逆转,2021年与2002年相比增至2.6倍,甚至超过1990年前后。
BANDAI SPIRITS(万代Spirits,位于东京港区)决定在静冈市建设生产“机动战士高达”的塑料拼装玩具“钢普拉(ganpla)”的新工厂。计划2024年投产,产能和投资额将在今后敲定。钢普拉将基本上维持100%的日本国内生产。
![]() |
万代Spirits的“钢普拉”基本上维持100%国内生产(C)创通、日升 |
随着美国大型量贩店开始采购钢普拉,日本以外的营业收入提高至约5成。今后海外市场也将成为增长的火车头,但该公司董事榊原博表示“如果考虑技术人员的确保、模具保管和日本制造的品牌,难以在海外生产”。
即使与20年前相比,按金额计算的在出口方面最赚钱的日本企业仍是规模巨大的汽车厂商。不过,2021年的出口额与2002年相比仅增长22%,与出口整体相比显得增长乏力,按出口数量来看,更是减少1成。日本企业在日元升值局面下推进将生产基地转移至海外的举措似乎也在产生影响。
中韩企业崛起
与此同时,在20年里,“日本制造”中也出现了丧失作为招牌商品地位的品类。那就是电视机等影像器材(减少76%)、音响设备(减少83%)、办公设备(减少54%减)和摩托车(减少43%)。
从日本的出口降幅巨大的品类来看,被韩国和中国竞争对手夺走份额、或数字化导致使用频率锐减的品类突出。即便是日本的老牌企业也无法抵挡时代巨浪。比如,夏普被收归台湾鸿海精密工业的旗下,安桥家庭娱乐(Onkyo Home Entertainment,位于大阪府东大阪市)则在今年5月陷入经营破产。
另一方面,日元贬值对日本来说并非全是好事。即使有利于出口,但进口的原材料上涨等将挤压企业的收益。万代Spirits也表示“正在受到塑料模型用树脂等原料成本上升的困扰”(该公司董事榊原),这正在成为业绩的绊脚石。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新田祐司、徐潮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