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系车亚洲产量2017年超过日本国内
2014/04/21
![]() |
由于雷曼危机后日元出现升值,各汽车厂商决定以需求有望增长的东南亚和中国为中心新设工厂。进入2014年,这些工厂纷纷投产,日本国内却没有大型新项目。如果亚洲区产能达到1000万辆,亚洲将成为最大的日本车生产基地,也就是说每3辆日本车中就将有一辆是在亚洲制造的。
日产计划以中国为中心增产102万辆。2014年内将投产年产能为15万辆的大连工厂,预计投资额最高将达人民币50亿元。加上其他生产基地的增产量,日产在华的产能将比目前大增70%,达到200万辆。
本田将在东南亚和中国增产。计划在泰国投资约170亿泰铢(约合人民币32.8亿元),建设年产能为12万辆的新工厂。亚洲总产能将增加64万辆,增至200万辆左右。其他厂商方面,铃木将在印度增产25万辆,丰田汽车计划在中国等地增产12万辆。
日本主要汽车厂商致力于在亚洲扩大产能是因为亚洲市场将成为引领全球市场的火车头。2018年全球新车需求有望较12年增加2000万辆,达到1亿辆。其中,中国将增加50%以上,达到2880万辆;南亚及印度将增加40%以上,达到945万辆。这与减少10%以上,仅450万辆的日本形成鲜明对比。
在此趋势下,日本三大汽车厂商在中国将增产113万辆。而在东南亚、印度,日产泰国公司和铃木印尼公司等10多家合资公司新建工厂,预计将增产约125万辆。
在亚洲以外的地区,日产、本田及马自达还计划2014年底前在墨西哥增产60万辆。海外的增产量合计将超过350万辆,可与丰田在日本国内的产能(13年为335万辆)相匹敌。2017年的全球产能将出现日本与亚洲、欧美等海外地区平分天下的局面。
各公司之所以扩大海外生产是因为在避开汇率变动影响的同时,还可开发、销售迎合当地消费者喜好的车型。少子化等因素导致日本国内需求减少,各大车企纷纷向海外转移生产,2017年日本国内的产能很可能比13年减少6%以上,减至900万辆左右。
即便日元贬值,汽车生产也不会回归日本,2013年曾创下9万亿日元贸易顺差的日本汽车产业今后似乎已很难对日本贸易收支改善做出贡献。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